[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溶菌酶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2725.7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段洪东;孟霞;赵国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探针 溶菌酶 荧光 内标 制备 对氨基苯磺酸 量子点荧光探针 复合纳米颗粒 人体血清样品 二氧化硅壳 成功应用 光学性能 能量转移 线性检测 量子点 硫化镉 水相法 种检测 传感 硅壳 修饰 掺杂 探测 构筑 检测 申请 研究 | ||
本申请属于荧光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探测溶菌酶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水相法制备硫化镉掺杂锰量子点(CdS:Mn QDs),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然后将CdS:Mn QDs包裹在二氧化硅壳内作为“荧光内标”,对氨基苯磺酸被修饰在硅壳外作为传感部分,构筑对氨基苯磺酸—CdS:Mn QDs复合纳米颗粒的内标型双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在溶菌酶存在下发生能量转移,内标荧光与外标荧光的比值发生变化,并且该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线性检测范围,并成功应用与人体血清样品中溶菌酶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荧光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检测溶菌酶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正在逐渐成为应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最有前途的分析工具之一。人们期望通过精确合成各种尺度的量子点,再以其为结构构筑单元实现进一步的复合和组装,来强化材料的光、电、磁等各类性能,并实现材料间性能的集成。如何批量制备性能一致、特性稳定、生物相容性好、标一记特异性高的量子点依然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量子点含有Cd2+和Te2+等重金属毒性离子,而且这些金属离子对肺和肾脏都具有毒性,随着量子点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药物毒性问题,以及对人类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都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因此,消除和降低量子点的细胞学毒性是量子点进入实际应用的关键。
传统的荧光分析法大多数采用的是以单一荧光强度作为响应信号。基于单一荧光信号的荧光分析容易受检测底物浓度、外部环境和仪器条件变化等干扰,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就需要引入另外一个荧光信号来作为参比,建立比率荧光传感技术。因此系统地研究低毒CdS:Mn QDs以及基于量子点的比率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专利采用水相法制备硫化镉掺杂锰量子点(CdS:Mn QDs),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然后将CdS:Mn QDs包裹在二氧化硅壳内作为“荧光内标”,对氨基苯磺酸被修饰在硅壳外作为传感部分,构筑对氨基苯磺酸—CdS:Mn QDs复合纳米颗粒的内标型双荧光探针,探针可用于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20mg/L,检出限为1.8mg/L;方法表现出较好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人体血清样品中溶菌酶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溶菌酶的量子点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为对氨基苯磺酸-掺杂锰的硫化镉复合纳米粒子,以CdS:Mn QDs作为荧光探针的内标准物,在CdS:Mn QDs表面包覆一层硅壳,并且掺杂能够发射荧光的对氨基苯磺酸到表层的硅壳中,使对氨基苯磺酸置于量子点的最外层,作为传感部分,制备对氨基苯磺酸-CdS:Mn QDs复合纳米颗粒比率型荧光探针,为溶菌酶及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对氨基苯磺酸-掺杂锰的硫化镉复合纳米粒子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结构如下:
其中黑色部分为3巯基丙酸包裹的锰掺杂硫化镉量子点(MPA/CdS:Mn),灰色部分为硅酸四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缩聚形成的硅壳层。
所述的对氨基苯磺酸-掺杂锰的硫化镉复合纳米粒子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如下:
1)量取稳定剂、锰源和镉源加入三颈瓶。将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1mol/L)调节pH值至10~12。用氮气饱和10~40分钟后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用注射器将硫源注入到溶液中,继续反应2~5小时,得到由MPA包裹的Mn掺杂CdS量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2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