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树病害的生防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2354.2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平;王继承;罗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A01P1/00;C12R1/38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树 病害 生防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树病害的生防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桑树枯萎病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所述菌株于2019年3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是GDMCC No:60613。本发明首次得到了一株对桑枯萎病的多种病原具有良好的拮抗/防控效果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菌株或其发酵液对于桑树细菌性枯萎病进行生物手段防控,安全有效,能够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土壤环境恶化,病原的耐药性增强等各种问题,为桑树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桑树细菌性病害的生防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桑树病害是指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桑叶产量减低和品质变劣的现象。由于上述病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桑叶的品质和产量,阻碍桑树种植业的发展。
桑树细菌性枯萎病(Mulberry bacterial wilt)又名桑枯萎病,与桑青枯病(Mulberry bacterial wilt)、桑疫病(Mulberry bacterial blight)为我国三大桑树细菌性病害。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严重影响了桑的产量和质量,对浙江及华南各省(区)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农药及其他的防治方法。
该病病原菌具有多样化特征:浙江大学谢关林课题组明确指出引起浙江地区的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菌,分别阿氏肠杆菌(E.sburiae)、阴沟肠杆菌(E.cloacae)和桑肠杆菌(E.mori.)。戴凡炜等从广东和广西的病样分离得到的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的新病原菌为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的肺炎杆菌(K.pneumoniae)、克雷伯氏菌(K.variicola)、产酸克雷伯氏菌(K.oxytoca)和泛菌属(Pantoea)的菠萝泛菌(P.ananatis)。
桑青枯病是青枯病原细菌侵染桑根系木质部导管,影响水分运输,致使叶片失水、桑树死亡的一种维管束病害。该病来势猛、蔓延快,是一种对桑树具有毁灭性的土传植物检疫性病害,可引起新种桑或成林桑当年死亡。
大部分桑树病害为土传性病害,难以防治,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达到缓和病害的目的,化学农药具有见效快的优势,对病情可快速得到缓解,但大规模使用使土壤环境恶化,病原的耐药性增强,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寻找一种更有效、长久、安全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桑树病害的生防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桑树病害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菌株和/或其发酵液在防控肠杆菌属细菌、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泛菌属细菌和/或劳尔氏菌属细菌,和/或制备防控肠杆菌属细菌、克雷伯氏菌属细菌、泛菌属细菌和/或劳尔氏菌属细菌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菌株和/或其发酵液在防控植物病害和/或制备防控植物病害的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植物病害的制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从桑树根部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桑枯萎病和桑青枯病病原有不同程度的拮抗/防控作用的内生菌,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r RNA全长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2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