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轴式柔性全面屏显示智能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9964.7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5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灏琦;李树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灏琦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屏 卷轴 收纳机构 卷轴式 屏显示 屏幕 前置 手机 外屏 主机 摄像模式切换 显示模式切换 智能移动终端 分体式设计 后置摄像头 柔性显示屏 摄像头模组 收纳 方式集成 可穿戴式 平板模式 柔性显示 伸缩方式 伸缩机构 手机模式 终端模式 终端主机 柔性屏 分辨率 翻折 分屏 合页 后置 铰链 卡扣 异形 整块 分段 隔离 智能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轴式柔性全面屏显示智能移动或可穿戴式终端模式,解决了该类型设备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切换;通过卷轴类收纳机构把一整块柔性显示屏幕隔离外屏和内屏,从而实现手机和平板显示模式切换用于解决异形全面屏和屏幕尺寸多样化选择(内屏通过分段伸缩机构实现,18:9,16:9,3:2等多种显示比例和分辨率,以及多种分屏方案)问题。卷轴柔性屏收纳机构和终端主机采用分体式设计,主机采用卡扣等方式连接卷轴柔性内屏,收纳在卷轴的内屏与主机外屏采用一块柔性显示屏(同样适用两块屏幕方案)。日常默认是手机模式,内屏展开时是平板模式通过内屏的伸缩方式切换手机和平板模式。摄像头模组通过合页/铰链等方式集成在卷轴上,通过翻折方式实现后置和前置摄像模式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智能移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和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应用广泛,提供更轻薄、节能和更优秀的色彩显示,是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终端应用范围和适用场景的扩大,终端显示尺寸越来约成为用户体验的瓶颈,各种全面屏(流海、打孔、水滴等异形全面屏)设计方案层出不穷,力求保持便携的前提下提升用户交互体验,追求最大屏占比从而增加显示内容。目前移动终端满足了通信、娱乐、购物、社交等用户需求。5G到来,移动终端适用场景更为广泛,有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的潜力,便携和更大的显示尺寸要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合理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轴式柔性显示内屏、终端主机和外屏、翻折式摄像头设计结构,满足了日常状态高屏占比全面屏移动终端使用场景和需要更大显示尺寸和人机交互方式的生产力计算终端,解决了移动终端便携要求和更大显示尺寸要求的重突,是一种优秀的折叠移动终端解决方案。
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全面屏手机模式和平板模式切换和翻折式前置和后置摄像模式切换的折叠屏方案,全面屏主机内嵌在卷轴,通过一整块柔性屏或卷轴内柔性屏分段伸缩主机屏幕,扩展移动终端显示尺寸,提供16:9,3: 2等多种显示比例的折叠屏方案。
所述折叠屏方案包括柔性屏、卷轴式柔性屏收纳机构、分段伸缩机构、终端主机、翻折式摄像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日常状态下全面屏移动终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状态手机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翻前置摄像平板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伸缩不同显示比例平板模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轴在右主机在左的手机模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轴在右主机在左的平板模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轴在右主机在左的分段伸缩不同显示比例平板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和平板模式切换、前置和后置摄像模式切换折叠屏设计方案,用以改善便携性和显示交互尺寸之间的矛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卷轴式折叠屏设计方案。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轴在左和主机在右的折叠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灏琦,未经李灏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9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