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摩擦耗能的减震管道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79437.6 | 申请日: | 201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谭杰;冯谦;江健;梁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205 | 分类号: | F16L3/205;F16L55/035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杨宏伟 |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系统 摩擦耗能 减震管道 抗震支架 结构构件 内力 地震 内管 外管 减震 工程技术领域 地震荷载 地震能量 动力管道 减振效果 螺栓固定 支撑刚度 阻尼耗能 耗散 减小 隔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耗能的减震管道系统,属于结构减震(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减震管道系统包括管道、内管夹、摩擦耗能层、外管夹和抗震支架;内管夹通过螺栓固定在管道上,在内管夹和外管夹之间设置摩擦耗能层,由抗震支架将管道系统固定在结构构件上。在地震荷载下,抗震支架为管道系统提供支撑刚度,摩擦耗能材料作为管道系统的阻尼耗能层,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降低管道系统的地震加速度和地震内力。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减振效果显著,既可以减小管道系统的地震内力,又可以隔离动力管道振动对结构构件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减震(振)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道减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摩擦耗能的减震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管道系统是建筑结构的常见非结构构件,包括机电管道、通风管道、供水管道等,对结构的使用功能具有重要贡献。在地震中,管道系统比结构构件更容易发生破坏。其破坏不仅会造成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严重的次生灾害和建筑使用功能的丧失。如何有效减小地震引起的管道系统结构破坏,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已成为管道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摩擦阻尼器在摩擦面上施加预应力,利用摩擦面之间相对滑动时的摩擦生热耗散输入能量。通过调节摩擦阻尼器滑动面间的摩擦系数和摩擦面的预压力,可设计出适用于各种工况的摩擦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耗能能力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减振领域,但是目前还没有将摩擦阻尼器用于管道减震的可行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摩擦耗能的减震管道系统。一方面抗震支架对管道起到支撑约束作用,限制管道的竖向、水平方向(包含管道长度方向和垂直长度方向)的位移变形;另一方面利用摩擦耗能材料的摩擦生热,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降低由结构传递至管道的地震加速度和惯性力,提高管道系统的地震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摩擦耗能的减震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内管夹、摩擦耗能层、外管夹和抗震支架;所述内管夹固定安装在需要减震支撑的管道上,所述外管夹套设在内管夹外,所述摩擦耗能层设于内管夹和外管夹之间,用于内管夹和外管夹之间减震连接,所述抗震支架固定安装在外管夹上,抗震支架末端设有用于安装在结构件上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夹外壁上设有环形的卡槽,所述摩擦耗能层设于卡槽内,卡槽对摩擦耗能层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夹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挡板,所述外管夹安装在内管夹两端的限位挡板之间,通过限位挡板对外管夹进行限位,限制外管夹与摩擦耗能层之间的最大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抗震支架有多个,多个抗震支架成对的固定在外管夹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抗震支架均沿着管道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夹由上外管夹和下外管夹组成,上外管夹和下外管夹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上外管夹和下外管夹之间的螺栓上套设有压缩弹簧,通过拧动螺栓上的螺母可以调节压缩弹簧的预应力,从而调节内管夹和外管夹对摩擦耗能层的挤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耗能层采用摩擦耗能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本发明可调节摩擦面间的预压力,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灵活调整,工程适用性强;
②本发明应用对象广泛,可应用于机电管道、通风管道、供水管道等多种管道系统;
③本发明抗震支架为管道系统提供支撑刚度,控制管道系统的位移;摩擦面间的相对滑动为管道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并且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降低管道系统的地震加速度和地震内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9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持装置
- 下一篇:HDPE中空壁复合增强缠绕管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