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柱头长度测量最佳取样时期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77589.2 | 申请日: | 201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华;卢超;王德正;胡长敏;刘强明;吴爽;张瑛;任学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柱头 取样 取样时期 水稻 水稻不育系 长度测量 长柱头 性状 张开 功能分析 基因改良 结果可用 精细定位 可重复性 取样过程 时间节点 统一标准 外露 表型 小穗 制种 样本 克隆 基因 挖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柱头长度测量最佳取样时期的方法,即以正在张开的颖花(水稻柱头长度达到最大时)为样本进行取样。此时取样一是统一标准,时间节点上容易掌握;二是降低了取样过程中不同研究者取样时期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该时期(小穗颖花张开时)取样的所得柱头长度性状的表型值,数据准确,可重复性高,所得结果可用于长柱头有利基因的挖掘,柱头长度性状的精细定位、克隆乃至功能分析;同时利用本取样方法发掘的长柱头基因改良水稻不育系,可增加水稻不育系的柱头长度,从而提高水稻柱头外露率,增加制种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异交相关性状的调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柱头长度测量最佳取样时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要食物来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年总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约有7亿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而耕地却以每年数百万亩速度减少的背景下,要保障粮食安全,大幅度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必然选择。始于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杂交水稻,较同熟期的常规稻单产增加15%左右,其商业化种植使水稻生产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增加水稻单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杂交水稻需要每年生产杂种一代种子。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400万公顷,需杂交水稻种子约35万吨。提高单位面积制种产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限制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水稻母本颖花柱头外露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决定性因素。柱头长、柱头宽和柱头外露率直接决定着不育系母本的受粉能力,从而最终影响水稻不育系的繁/制种产量。蔡俊迈等(1987)研究发现,不育系V41A和V20A开花当天未授粉的颖花,凭外露柱头在田间自由授粉,天然异交率分别可达到35%和37%。说明不育系柱头外露率越高,就越有利于异交。柱头外露率属数量性状遗传,不同研究者利用不同定位群体在水稻所有12条染色体共检测到104个控制该性状的QTL。然而,柱头外露率易受各种外界环境(如抽穗开花期的天气、湿度、温度等)的影响,加之性状调查步骤繁琐、误差大,导致初定位后很难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
Miyata等(2007)研究表明,水稻柱头外露率与雌蕊长度、柱头长度、小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大多由一因多效引起。Takano-Kai等(2011)经转基因研究发现,控制水稻籽粒长度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7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