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的自动隔冷窗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7067.2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5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楠;李育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静 |
主分类号: | A47H5/14 | 分类号: | A47H5/14;E06B7/28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刘永凡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自动 窗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的自动隔冷窗户,包括边框、玻璃和挡布,所述玻璃密封设置在边框内,所述挡布的顶端吊挂在边框上,所述边框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弹性吊件,所述挡布可遮掉收纳在弹性吊件上,所述边框的底端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件。本发明利用了低沸点液体常温下为气态的特点,在密闭的容积下,当低沸点液体发生气态向液态的转变时,会发生负压,进而实现依照温度的自触发式结构。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通过自然反应提供动力,且过程可逆,可在降温而缺少看护的情况下及时的让挡布落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自动隔冷窗户。
背景技术
在很冷的冬天,尤其是南方,由于玻璃较薄不像墙面,隔冷性能较差,因而玻璃暴露在外界,容易使其靠内的一侧同样处于较低的温度,室内相对较热的气体碰触到玻璃后会发生冷凝,使得室内的气体也不断的通过玻璃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得室内外温差较小,造成室内变冷的状况。对于突然的降温,如果出现窗户未关等,外界风直吹入室内,冷风吹到人皮肤时,进行热量交换,会带走更多的热量,尤其是对于像婴儿房等特殊场景,缺少人看护,当突然发生降温时,容器造成小儿或老人着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室内的自动隔冷窗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室内的自动隔冷窗户,包括边框、玻璃和挡布,玻璃密封设置在边框内,挡布的顶端吊挂在边框上,边框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弹性吊件,挡布可折叠收纳在弹性吊件上,边框的底端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固定件;
固定件由内壳、外壳和通道三部分构成,通道位于通孔内,通道靠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壳,内壳内开设有空腔,通道靠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外壳内开设有气腔,空腔和气腔通过通道连通,通道的中部轴向设置有光杠,光杠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内壳和外壳的内壁上,光杠上轴向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的外径与通道的内径相等,气腔内填充有低沸点液体,低沸点液体的选用沸点为-6℃到7℃的一种,内壳的顶部密封设置有软质管,软质管的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绳,吊绳远离软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弹性吊件的输入端,弹性吊件在吊绳向下的拉力下可使折叠收纳的挡布依照重力落下。
在本发明的优选中,弹性吊件由吊杆、挡块和复位弹簧三部分构成,吊杆固定连接在边框的顶端底侧,吊杆的偏下处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挡块,挡块的靠内侧底端与吊绳固定连接,挡块的靠外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吊杆的底端延伸部分。
在本发明的优选中,光杠上与通道两端口对应的位置均固定套设有限制活塞运动的限位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了低沸点液体常温下为气态的特点,在密闭的容积下,当低沸点液体发生气态向液态的转变时,会发生负压,进而实现依照温度的自触发式结构,以二甲胺为例,其在常温下为气态,当外界温度降低至其沸点7℃以下时,二甲胺接触到外壳72会冷凝成液体,由于液体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因而其会在气腔74内形成负压,其会在空腔75内气压的作用下进一步带动活塞9运动,随着活塞9的运动,空腔75内也发生负压,因而软质管8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凹陷,并进一步带动吊绳6向下运动,吊绳6带动挡块4克服复位弹簧5的张力做杠杆运动,此时其上收纳的挡布3会顺着挡块4的斜面滑落,从而可将整个玻璃13挡住,减少室内气体与玻璃13的接触,从而减少了室内外热交换,也可起到挡风的作用,防止窗户没关严实,导致外界风直吹入室内。
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通过自然反应提供动力,且过程可逆,可在降温而缺少看护的情况下及时的让挡布落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室内的自动隔冷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固定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静,未经周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7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