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6256.8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卢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7/12;C08L99/00;C08L5/12;C12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类 防损防撞 包装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包括30‑40份多纤维草叶、40‑50份韧性截断秸秆、20‑30份棉籽壳培养原料、20‑25份生物关联粘料;还包括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的生产方法,步骤100、原料预处理;步骤200、一次真菌育苗培养;步骤300、挤压形成纤维板和秸秆板;步骤400、多板叠加挤压;步骤500、二次真菌渗入培养;本方案提高真菌丝的繁殖生长能力,提高整体材料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减轻包装材料的质量,将不同材料分成不同的挤压板,可依照生产需要形成不同组合的挤压板叠加材料,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防冲击力的性能,还能提高使用范围,增加单个挤压板内部的粘附能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商品的包装材料主要是以发泡聚苯乙烯(EPS)等石油基复合材料为主,这类材料由于质轻,吸湿率低,优良的缓冲性能以及廉价等特点,从而被广泛用于包装领域。但是,由于聚苯乙烯这类材料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后丢弃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从而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对其回收利用,成本消耗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环保包装材料势在必行。近年来,利用农作物资源开发新型的纤维类缓冲包装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根据1995年中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粮食播种面积16.5亿亩,粮食总产量4.67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秸秆不仅可以当做植物肥源,同时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纤维板等等。而目前而言,人们对秸秆的处理方式大多为直接焚烧,不仅浪费资源,同时,秸秆燃烧所生成的气体对大气有极大地危害。
为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现已有技术利用真菌菌丝体发达、菌丝体扭结能力强,因此可筛选高效利用纤维素和木质素转化能力强的特定真菌,将秸秆树叶等生物质进行分解胶黏以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生物质材料,现在已有新型生物质材料代替日常包装使用的泡沫塑料。
例如,申请号为CN106752013.0,专利名称为以玉米芯为主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其制作方法不考虑真菌丝在不同生物质材料的生长情况,统一将真菌丝与所有物质混合生长,导致包装材料的抗损抗撞击能力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和现有的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制作方法,利用真菌制作防损防撞包装材料存在以下缺陷:将真菌丝统一与所有材料共同培养,导致真菌丝的培养过程缓慢,延长制造工序的周期,并且真菌丝在培养时,由于在不同材料的正常能力有差别,导致生物质之间的材料粘附能力有所不同,降低了包装材料整体连接能力,抗冲击能力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及其生产方法,真菌丝实现个性化的生长过程,因此可增加单个挤压板内部的粘附能力,提高结构稳定性,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包括30-40份用以提高抗撞击能力的多纤维草叶、40-50份用以增加稳定性能的韧性截断秸秆、20-30份用于提供真菌附着点的棉籽壳培养原料、20-25份生物关联粘料。
进一步地,所述棉籽壳培养原料包括40-45份麦麸、20-25份玉米芯粉末和20-25份棉籽壳、琼脂5-10份。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粘合掺料包括30-40份可溶性淀粉、10-15份蔗糖、15-20份石灰粉和5份-8份碳酸氢钠粉末。
另外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菌类防损防撞包装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62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感应织带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羽绒云面料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