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复合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75797.9 | 申请日: | 201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曙光 | 
| 主分类号: | F16L55/24 | 分类号: | F16L55/24;F16L5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腔 弹性支撑件 弹性件 弹性支撑装置 弹性支撑组件 双层复合管 定位槽 浮动件 内壁 外管 装入 弹性连接 间隔设置 连接轴套 内管外壁 悬浮安装 内管 埋设 环绕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复合管,包括一根外管,外管内部具有一个中空腔,中空腔内悬浮安装一根内管,所述中空腔内间隔设置有一组以上的弹性支撑装置,每组弹性支撑装置均由一个以上的弹性支撑组件环绕中空腔内壁一圈组成,每个弹性支撑组件均包括一弹性支撑件、浮动件以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埋设于中空腔内壁开设的定位槽中,浮动件一端装入于定位槽内与弹性件的一端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弹性支撑件的头部接触支撑,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装入于内管外壁设置的连接轴套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复合管。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但是,排放管道在使用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地埋式的管道容易受压被破坏,排放污水采用污水排放管,但是污水中往往存在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因此污水管经常会出现堵塞的情况,不能正常排放污水,在长时间处于高压排水状态下,且水管使用很久之后,很容易因为水压过高导致水管爆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双层复合管,采用一种悬浮的支撑结构,具有非常好的防爆能力以及防堵塞的能力,且具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多种场合,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层复合管,包括一根外管,外管内部具有一个中空腔,中空腔内悬浮安装一根内管,所述中空腔内间隔设置有一组以上的弹性支撑装置,每组弹性支撑装置均由一个以上的弹性支撑组件环绕中空腔内壁一圈组成,每个弹性支撑组件均包括一弹性支撑件、浮动件以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埋设于中空腔内壁开设的定位槽中,浮动件一端装入于定位槽内与弹性件的一端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弹性支撑件的头部接触支撑,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装入于内管外壁设置的连接轴套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均设置一连接部,连接部插入于连接轴套中并打防水胶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支撑件均采用一弹性橡胶气囊,弹性橡胶气囊内部均设置有一个进水腔,进水腔与内管内部的排水腔相通,连接部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将弹性支撑件内的进水腔与内管内部的排水腔连接导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支撑件整个呈球形,所述浮动件相对弹性支撑件一侧设置一个球形凹面,弹性支撑件的球形面扣入于浮动件的球形凹面中定位,一个以上的弹性支撑件将内管悬浮支撑在外管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采用一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定位槽的底面固定粘接,另一端与浮动件的端面粘接固定,弹簧将浮动件向外顶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浮动件的球形凹面与弹性支撑件的球形面之间接触并打胶水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一端进水端伸出于外管的外部,其伸出端连接进水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本发明的内管悬浮支撑在外管内,当局部堵塞时,弹性支撑件会因为水压的问题膨胀,膨胀的弹性支撑件可以在瞬间产生一股反推力,使得瞬间导通被堵塞处,达到自动防堵塞的目的;
二、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弹性支撑件,在水压过高时,各弹性支撑件可以膨胀,抵抗水压,防止内管的破裂;
三、本发明由于设置了较多的弹性支撑件,具有很好的抗压抗剪切能力,且由于内管悬浮设置于弹性支撑件之间,水压的变动都会使得弹性支撑件膨胀,使得整根内管晃动,可有效防止堵塞物堵塞管道内壁,起到防止堵塞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曙光,未经王曙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57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