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5183.0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6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娜娜;苏泽斌;邓乃锐;邱钰茵;殷茹;肖唐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02 | 分类号: | B01J20/02;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材料 制备 混合溶液 水处理技术领域 离心收集沉淀 离子交换能力 钛酸盐纳米管 保温反应 干燥处理 高温合成 密闭容器 去离子水 吸附能力 纳米线 钛酸盐 铊离子 产率 加热 去除 沉淀 应用 清洗 水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吸附材料为钛酸盐纳米管或钛酸盐纳米线,且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TiO2粉末加入NaOH溶液中,搅拌0.5~4h,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120~180℃,保温反应6~36h,反应完后离心收集沉淀,再用去离子水清洗沉淀,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即得吸附材料。本发明吸附材料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比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对Tl(I)吸附能力比较强,能非常好地去除水体中的铊离子,且其制备方法所需搅拌时间和高温合成时间均比较短,大大缩短了制备时间,提高了效率,产率也比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除铊吸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铊(Thallium,Tl)位于元素周期表IIIA族,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分别为81和204.37,是一种分散、稀有重金属,为动植物和人体非必需,具有生物有毒有害性。Tl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Hg、Cd、Cu、Pb等元素,对人体的致命剂量为0.1~0.7g。毒理学研究表明,Tl+与K+有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能够被生物体任意吸收和富集,可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作用,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能产生严重危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铊已被列为国际公认的13种优先重视的金属污染物之一,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第二类重点防控重金属污染物。鉴于铊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等国家和组织对铊制定了严格的含量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亦规定其浓度不得超过0.1μg/L。
铊在表生环境中地球化学性质活泼,易在水环境中迁移扩散和在农作物中富集。水环境中,铊主要有Tl(I)和Tl(III)两种价态。Tl(I)具有较强的热力学稳定性,而Tl(III)反应活性更强,能与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等形成络合物或水解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但Tl(III)转化成Tl(I)的速度远比Tl(III)络合反应的速度快。因此,水体中铊的去除主要是指去除Tl(I)。目前常用的去除水体铊的技术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生物修复法及吸附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相比较而言,吸附法操作简便,吸附材料和运行成本均较为低廉,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泛,是去除水体中铊最重要、可行的技术。
现有用于去除水体中Tl(I)的吸附材料有普鲁士蓝、活性炭、生物质、碳纳米材料、锰氧化物、铁氧化物和钛氧化物等,但这些材料普遍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其除铊应用,比如去除效率低、成本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以及存在带来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等。钛酸盐纳米材料(TNM)合成方法简单,所需原材料少且廉价,尤为重要的是,钛酸盐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及离子交换能力强等特点,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制备钛酸盐纳米管的传统方法耗时太长,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在保证水体中Tl(I)良好去除效果的前提下,优化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条件,对于将其应用于水体铊污染控制与修复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同时也为铊的去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5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