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尾灯电缆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74995.3 | 申请日: | 201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4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礼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尼乐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贾楠楠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 尾灯 电缆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尾灯电缆保护装置,包括泵腿,所述泵腿内部设有油管,所述泵腿外侧通过减震件与尾灯固定连接,所述电缆与贯穿保护管连接,所述贯穿保护管与泵腿固定连接,所述贯穿保护管与弯曲保护管固定连接,所述弯曲保护管与直行保护管固定连接,所述直行保护管和油管与夹板件固定连接,所述夹板件与泵腿固定连接。采用了在泵腿内部设有直线保护管和弯曲保护管防止泵腿内部的各种物质对电缆的侵蚀,在电缆贯穿泵腿处设有由连接管、第二弹簧、外筒、内筒、钢珠和软管组成贯穿保护管,通过弹簧对电缆进行减震保护,钢珠与外筒、内筒的滚动增大电缆在保护管内的转动效果,减小了电缆因转动磨损而造成电缆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尾灯电缆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按结构形式分为活塞式、挤压式、水压隔膜式。泵体装在汽车底盘上,再装备可伸缩或屈折的布料杆,就组成泵车混凝土泵车是在载重汽车底盘上进行改造而成的,它是在底盘上安装有运动和动力传动装置、泵送和搅拌装置、布料装置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装置。 混凝土泵车的动力通过动力分动箱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给液压泵组或者后桥,液压泵推动活塞带动混凝土泵工作。然后利用泵车上的布料杆和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一定的高度和距离。
随着泵车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普及的使用,泵车的配件设计也随着泵车的升级不断改进。其中,X型支腿泵车将其后尾灯装配固定在后支腿上,尾灯电缆线与驾驶室控制处相连。传统技术中,为了保护电缆不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防止电缆受到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的侵蚀,因此在泵车的X型后支腿结构设计时,一般都会在在泵腿内部留出走线空间,但是电缆的在泵腿内部的穿线布置杂乱无序且结构复杂;在后支腿上的电缆线使用电缆套管保护,并用扎带固定在钢管上,但市电缆套管、扎带一般为塑料材质,由于泵车工作环境的复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长时间与电缆套管和扎带接触,会使得电缆套管和扎带快速老化,不能有效的保护和固定电缆,且泵车在使用过程中,泵腿长期的折弯收起也会造成电缆的磨损,泵腿会受到其他的外来撞击,也不能起到对电缆很好的保护作用;电缆套管装配在支腿上外观不美观、不实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X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尾灯电缆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X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尾灯电缆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X型支腿泵车后支腿上尾灯电缆保护装置,包括泵腿,所述泵腿内部设有油管,所述泵腿外侧与减震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件另一端与尾灯固定连接,所述尾灯内部设有电缆,所述电缆与贯穿保护管连接,所述贯穿保护管与泵腿固定连接,所述贯穿保护管与两个弯曲保护管固定连接,所述弯曲保护管与直行保护管固定连接,所述直行保护管和油管与夹板件固定连接,所述夹板件与泵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弯曲保护管通过盖板和第二螺栓与泵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底部设有容纳弯曲保护管的通槽,所述盖板上配合第二螺栓使用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有配合第二螺栓使用的螺纹,所述盖板两对角上设有销孔,所述泵腿内壁上相应位置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与销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板件由上夹板、下夹板和第一螺栓组成,所述下夹板与泵腿固定连接,所述直行保护管和油管与上夹板和下夹板滑动连接,所述上夹板内部设有容纳直行保护管和油管的三个通孔,所述下夹板内部设有容纳直行保护管和油管的三个通孔,设有所述上夹板通过第一螺栓与下夹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上设有配合第一螺栓使用的沉头孔,所述下夹板设有配合第一螺栓使用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直行保护管由直管、第一弹簧、活性炭吸附层和第一海绵层组成,所述直管内壁与第一弹簧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内壁与第一海绵层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内壁与电缆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尼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科尼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4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