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位与伸缩弹簧协同控制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3740.5 | 申请日: | 201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5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魏庆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庆玉 |
主分类号: | F02B37/22 | 分类号: | F02B3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体 伸缩弹簧 离心杆 离心球 旋转轴 升降 排气支管 协同控制 旋转架 旋转球 运行时 缩口 下端 发动机 内燃机技术领域 涡轮增压系统 挡板 曲轴 低速工况 高速工况 空心腔体 涡轮侧置 涡轮进口 固定架 固定体 空心腔 拉伸杆 上壁面 旋转轮 移动销 上端 铰接 链条 体内 穿过 | ||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回位与伸缩弹簧协同控制机构,包括旋转轮、控制体、拉伸杆、旋转架、旋转球、固定架、离心杆、升降舱、离心球、挡板、伸缩弹簧、固定体、移动销,旋转轴的上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接,旋转轴的下端穿过控制体上壁面后布置在控制体的上部,旋转球布置在旋转架的凹槽内,离心杆的一端与旋转轴的下端铰接在一起,离心杆的另一端与离心球连接在一起,升降舱布置在控制体的中部且内部带有空心腔体,离心球布置在升降舱的空心腔体内。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在低速工况运行时排气支管的缩口较小,在高速工况运行时排气支管的缩口较大。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进口有一个且涡轮侧置的涡轮增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排气支管缩口自我调节的回位与伸缩弹簧协同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大功率的发动机大都采用涡轮增压技术,以提高功率和降低燃油消耗率。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型式为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定压增压系统,各缸共用一根容积较大的排气管,排气管系结构比较简单,排气管内压力基本上保持恒定,压力大小仅与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有关,不同缸数柴油机的增压系统可以进行统一设计。定压增压系统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小,涡轮效率较高,性能较优;但是在低速工况时,不能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脉冲增压系统,依据各缸发火顺序,将排气不发生干扰的两个气缸或三个气缸和同一根排气管相连接,排气管系管径较小,排气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工况和瞬态工况性能较好;但是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大。由此可见,如果一台发动机的排气管容积可以随着工况的变换而变化,高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大,低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小,这是较为理想的。在排气管容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排气支管的出口面积,也可以实现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兼顾。在低速工况排气支管出口面积变小,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在高速工况排气支管出口面积变大,泵气损失较小,这也是较为理想的。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1020532937.0,专利名称:排气管出口面积可变的涡轮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出口面积连续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管出口面积的变化是通过旋转把手的旋转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门的控制机构来控制旋转把手的旋转,从而使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排气支管缩口率可变系统,使其排气支管出口面积可以自我调节,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而且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庆玉,未经魏庆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7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空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能量回收的梯级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