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皮松木种植茯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3430.3 | 申请日: | 201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1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彭代银;杜方平;陈卫东;张越;丁泽贤;程玥;姜悦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方平;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木 种植 茯神 方法 | ||
本专利公开了茯神种植中的利用无皮松木片栽植茯神的方法,属于食(药)用菌栽培及应用技术领域。有以下几个步骤构成:(1)选址挖场;(2)选种;(3)基体制作:选用工厂加工废弃物无皮松木片,同时选择直径为10~15cm的无皮松木片,加工成厚度为4~8cm无皮松木片,并按总重9~12kg进行拼接;(4)接种;(5)田间管理;(6)虫害防治和(7)采收。采用本方案,打破了传统栽培松木必须削皮留“筋”的桎梏,实现了茯苓菌丝对多段无皮松木片的层层侵染;并且在保证有足够的茯神产量和药用品质的同时,实现了工厂加工废弃物无皮松木片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松木材利用率提高了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皮松木种植茯神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人工栽培茯苓主要依赖于松木,目前国内种植茯苓主要采用两种种植方式,即是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树蔸栽培由于受地理因素影响,难以大面积推广;椴木栽培由于取材方便,便于管理,也成了茯苓栽培的最主要的方式。
茯神是茯苓的一种,抱松根而生,主要采用椴木栽培的方式。市场经济效益高,亦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一直以来,备料过程中,需要对松木削皮,但要留下来几条“筋”,俗称“引线”,便于茯苓菌丝的侵染。这就意味着,对一些加工废弃的松木段难以再利用,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无皮松木种植茯神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体的木材利用率不高,加工废弃料回收利用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无皮松木种植茯神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场挖窖:海拔200-1400 m,土壤一般选用麻骨砂、油砂土、黄砂土等砂质土壤;土壤pH应为4~6 的偏酸性;地形地势适宜选择向南、西南或东南地块,忌北向的地块;阳光充足、土壤湿度较低,无污染源。挖窖深30~40cm,宽60~80cm。两边留有10~12cm的排水沟。
(2)菌种选择:菌丝洁白致生长均匀,布满菌袋内;菌丝体尖端可见晶莹露滴状分泌物,茯苓特异香气浓郁;菌袋完整无破损,菌丝充满菌种袋(满料),手握菌种袋,感觉坚实,无松散,无软化。
(3)基体制作:所选用的工厂加工废弃物无皮松木片,选择直径为10 ~ 15cm的无皮松木片,加工成厚度为4 ~ 8 cm无皮松木片,阳光下暴晒至干透。然后在栽培场拼接在一起,总重量9~12 kg。
(4)接种:按照平均每10 kg栽培基质用一袋菌种,菌种侧面划开,在栽培基质另一侧接上松树根。
(5)覆土:用土覆盖无皮松木、松根和菌种。厚度约8~10cm。
(6)田间管理:覆土10~20天后,翻土查看菌丝是否侵染栽培基质,若未侵染,则重新接种;当栽培场出现龟裂时,应及时覆土;遇见长期连阴雨,应及时排水。
(7)采收:雨后茯苓场不在出现龟裂,茯苓表面不在有新的裂纹可采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方平;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杜方平;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纸板回收加工用筛选设备
- 下一篇:一种赤茯苓提取物冻干粉的制备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