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菌剂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3403.6 | 申请日: | 201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伟;李国怀;何昊;叶俊丽;朱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C09K17/14;A01P21/00;C12R1/40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恶臭 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臭假单胞菌,为恶臭假单胞菌WH‑B3(Pseudomonas putida WH‑B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04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恶臭假单胞菌的微生物菌及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并提供了上述微生物菌剂在降解苯甲酸和缓解桃连作障碍中的应用方法。本发明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WH‑B3对苯甲酸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在24小时内对土壤中500mg kg‑1苯甲酸的降解效率能够达到99%以上,且降解产物无毒,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菌剂和其在降解苯甲酸以及缓解桃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桃是我国四大水果之一,在我国各省区有着广泛的栽培面积,在世界各地也均有栽植。桃果实外观美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我国桃产量和消费量均已居世界首位,但是随着桃需求量的增大,一些果园由于土地紧张、管理制度欠缺和土壤修复技术不当等,连作障碍现象普遍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果树连作障碍即果园刨除老树后栽种新树时,幼树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抗性降低,甚至整株死亡的现象(Hoestra 1988)。前人在苹果、桃、李、杏、柑桔、草莓、樱桃、葡萄、梨、香蕉等果树上均发现有连作障碍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地域分布广泛,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果园的不同果树上均有发生(Mai and Abawi 1981;Hoestra 1968),它是全球性的一项难题。桃树连作障碍的发现已经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了,在所有桃栽培地区普遍存在,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便有学者开始对桃树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依然较少。造成连作障碍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理化性质劣变,(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3)自毒物质积累。
目前,对于连作障碍缓解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增施肥料、作物抗病品种的选育、它种作物轮作、换土和土壤消毒等。对于桃树,由于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体系仍不够完善,培育抗性品种比较困难;换土只适用于小面积操作,而化学药品则会造成土壤残留和环境污染;而其他传统方法在草本植物上可能比较方便,但是针对木本果树就显得比较耗时耗力,且解决方式针对性也不强,对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可以有效改善,但是却不能完全去除自毒物质的影响。因此,采取某些方法将连作土中的自毒物质清除可能对解决连作障碍更有效果。近年来,利用自毒物质降解菌来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自毒物质是植物释放到环境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挥发、淋溶、根分泌和残茬降解等途径进入环境中,进而对周围受体发生作用,因而逐渐被发现是造成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现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乙酸途径、莽草酸途径或两途径结合产生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或由于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腐解所产生的酚类物质是被报道最多的自毒物质,主要有根皮苷,根皮素,间苯三酚,绿原酸,苯甲酸,肉桂酸,咖啡酸,丁香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水杨酸,没食子酸,香草醛等。桃树则主要通过根系内富含的生氰苷水解及根系分泌而产生大量自毒物质,包括扁桃腈、苯甲酸、苯甲醛、氢氰酸及棕榈酸等,这些物质通过影响植物的膜系统、光合作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理化性质等,再进一步抑制植物幼苗生长。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去除作物根系土壤中的自毒物质便可降低它们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环境和农业领域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有些微生物对自毒物质有一定的分解能力,现已发现的微生物包括黄孢原毛平革菌、乙酸钙不动杆菌、芽孢杆菌、伯克氏菌等20多个属的植物根际细菌。但是前人研究自毒物质的微生物降解主要集中在草莓、黄瓜等草本作物上,木本果树则以苹果研究较多,而桃的相关研究却鲜见报道。同时,不同植物的自毒物质种类以及在根际土壤中含量都各不相同,因此其他作物筛选到的降解菌不一定适用于桃树的自毒物质。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微生物肥中的菌种属于外源微生物,有可能会影响到土壤原来的生态环境。因此,直接从桃连作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降解自毒物质的微生物将具有更大的生态安全优势以及更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