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工器以及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71652.1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5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奚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器 以及 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器以及显示面板。在多工器中,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以连接至第一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第一以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分别耦接至第一以及第二控制线。第一以及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分别耦接至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第一以及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数据输入线。第一数据传输线、第二数据传输线、第一控制线以及第二控制线沿方向延伸,且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配置在第一控制线相对的两侧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工器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显示装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高品质的显示面板已成为显示装置中必要的设备。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接脚(Pin)数目,设计者通常会在显示面板中配置多工器,以使源极驱动器可通过所述多工器,并经由数据传输线以及数据线来将显示数据提供至对应的显示像素。然而,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布线(或布局)规划中,控制所述多工器的控制线经常会与所述数据传输线(或数据线)发生相交或重叠的状况。在此情况下,所述控制线以及数据传输线(或数据线)之间将会产生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并发生馈通效应(Feed Through Effect),进而导致各个显示像素的充电率下降。
因此,如何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布线(或布局)规划中,有效地降低所述控制线以及数据传输线(或数据线)发生交错或重叠的情况(或数量),以避免显示像素因充电率下降而影响显示画面的品质,将是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工器以及显示面板,可以有效地降低控制多工器的控制线与数据传输线(或数据线)发生交错或重叠的情况(或数量),藉以维持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多工器,适用于显示面板。多工器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第一输出端用以连接至第一数据传输线。第二输出端用以连接至第二数据传输线。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耦接至第一控制线,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数据输入线。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耦接至第二控制线,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二输出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数据输入线。其中,第一数据传输线、第二数据传输线、第一控制线以及第二控制线沿方向延伸,且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配置在第一控制线相对的两侧边。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以及多工器。第一数据线连接至至少一第一显示像素。第二数据线连接至至少一第二显示像素。多工器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第一输出端用以连接至第一数据传输线。第二输出端用以连接至第二数据传输线。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耦接至第一控制线,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数据输入线。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耦接至第二控制线,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二输出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数据输入线。其中,第一数据传输线、第二数据传输线、第一控制线以及第二控制线沿方向延伸,且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配置在第一控制线相对的两侧边。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多工器以及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将第一数据传输线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配置在第一控制线以及第二控制线相对的两侧边的设计方式,以使在显示面板进行布线(或布局)规划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第一以及第二控制线与第一以及第二数据传输线(或第一以及第二数据线)发生相交或重叠的情况(或数量)。藉以避免各个显示像素因寄生电容而导致充电率下降的情况发生,进而维持显示画面的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工器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工器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1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