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对桩确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1107.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0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民;王建华;李翔;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充电 确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对桩确认方法,包括:机器人靠桩,机器人控制模块对充电桩控制模块输出信号电压Ux;充电桩控制模块收到信号电压Ux后,对机器人控制模块输出信号电压Uy,Uy≠Ux;机器人控制模块是否收到Uy信号;若“是”,则继续;若“否”,则返回重新启动充电程序;机器人控制模块将充电电极短路;充电桩控制模块输出一个电压不超过Uo、电流为I的恒流电信号,并测量充电桩侧电极电压;充电桩侧电极电压是否小于一接近于0V的电压规定值Us;若“是”,则继续;若“否”,则返回重新启动充电程序;机器人控制模块在将充电电极短路延时Δt之后,恢复电极为正常状态,完成对桩确认;充电桩输出充电电压,对机器人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对桩确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机器人领域充电一般采用自主充电的方式实现,以减少人工的干预。业内常用做法是用两个平行的固定电极,一个设于机器人上,另一个设于充电桩上;需要充电的时候,机器人用自身的电极去碰撞桩上的电极,实现接触充电。接触是否能够成功,依靠电极后面的位置检测元件来进行判断。
然而,碰撞后接触充电存在以下两个弊端:
1)如果桩上电极被其它物体误碰,可能会导致输出电压产生危险;
2)机器人跟充电桩对桩后,无法判断是否为配套机器人,亦无法判断接触是否可靠;若接触不可靠,会导致充电慢或者无法充满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确保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能够准确对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对桩确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始;
S2:机器人靠桩,机器人控制模块对充电桩控制模块输出信号电压Ux;
S3:充电桩控制模块收到信号电压Ux后,对机器人控制模块输出信号电压Uy,其中,Uy≠Ux;
S4:机器人控制模块是否收到Uy信号;若“是”,则进入S5;若“否”,则返回S2,重新启动充电程序;
S5:机器人控制模块将充电电极短路;
S6:充电桩控制模块输出一个电压不超过Uo、电流为I的恒流电信号,并测量充电桩侧电极电压;
S7:充电桩侧电极电压是否小于一电压规定值Us,所述电压规定值Us接近于0V;若“是”,则进入S8;若“否”,则返回S2,重新启动充电程序;
S8:机器人控制模块在将充电电极短路延时Δt之后,恢复电极为正常状态,完成对桩确认;
S9:充电桩输出充电电压,对机器人进行充电;
S10:结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地,步骤S9中,若没有充电电压输出,则返回步骤S2,重新启动充电程序。
优选地,信号电压Ux为5V,信号电压Uy为1V。
优选地,电压Uo为1V,电流I为2A。
优选地,电压规定值Us为0.18~0.22V;进一步优选地,电压规定值Us为0.2V。
优选地,Δt为1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1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用充电器触发电路
- 下一篇:一种腿足式机器人的自主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