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抗撞防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70278.3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姜河蓉;黄伟忠;金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装置 支持平台 传力部 附属 甲板 支撑 半潜式 钢套箱 填充复合材料 安全可靠性 冲击损伤 多个舱室 局部挤压 平台结构 半圆圈 碰撞力 前半部 并连 平铺 平齐 钢板 对称 变形 环绕 室内 传递 分割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抗撞防护装置,由主抗撞部和两个附属支撑传力部构成,所述主抗撞部为半圆圈结构,环绕地位于所述基座的前半部,两个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为相互对称的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基座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主抗撞部和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均为钢套箱结构,所述主抗撞部的钢套箱被钢板分割出多个舱室,所述舱室内填充复合材料;所述主抗撞部和两个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上平铺甲板构成所述防护装置的上甲板并与所述支持平台的上甲板平齐并连为一个整体。本发明的抗撞防护装置可阻止碰撞力集中传递产生基座的局部挤压变形破坏和对支持平台结构的冲击损伤,有效的保护基座安全,提升了平台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平台防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抗撞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工程的大力发展,世界海洋能源开发从近海浅水区域向更为复杂危险的深海水域发展,大型海洋平台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各种风险如碰撞事故时有发生。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为了给大型海上生产平台提供人员生活和相关支持服务,常常需要通过连接栈桥进行靠泊连接。在长期的海上作业过程中,难免产生支持平台与生产平台之间的碰撞风险。连接栈桥基座位于支持平台首部或者舷侧,突出在上甲板结构外侧,最易受到撞击。为了有效降低支持平台连接栈桥基座被撞损风险,增加海洋平台的结构安全可靠性,需设计一种能够有效保护连接栈桥基座和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防撞系统。鉴于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工作海域的深海环境较为恶劣,碰撞载荷较大,防撞设施的抗撞效果成为首要攻克的问题。
目前因长期的海上频繁近距离接触而引发的碰撞场景包括:一种为供应船在靠泊补给海洋工作平台时经常发生供应船碰撞海洋平台事故;第二种为穿梭油船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储油平台进行原油输送操作时碰撞事件时有发生;同样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在靠泊海洋工作平台的近距离接触中,发生碰撞的风险较大。相比较于前两种碰撞场景,支持平台发生碰撞风险的海洋环境更为恶劣,碰撞载荷更大,碰撞的结构位置更为薄弱易损坏,事故后果将更为严重。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保护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防撞设施,在满足自身的适用性要求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抗撞效果和可靠性等工程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撞效果和可靠性的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抗撞防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的抗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抗撞部和两个附属支撑传力部构成,所述主抗撞部为半圆圈结构,环绕地位于所述基座的前半部,两个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为相互对称的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基座的左侧和右侧;左侧的附属支撑部的一端与主抗撞部的左侧端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持平台的左侧部连接;右侧的附属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主抗撞部的右侧端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持平台的右侧部连接;所述主抗撞部和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均为钢套箱结构,所述主抗撞部的钢套箱被钢板分割出多个舱室,所述舱室内填充复合材料;所述主抗撞部和两个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上平铺甲板构成所述防护装置的上甲板并与所述支持平台的上甲板平齐并连为一个整体。
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的外围壁沿着所述主抗撞部的外围壁端头处切线方向自然延伸至支持平台。
附属支撑传力部的内边缘沿着主抗撞部的内边缘端头处切线方向自然延伸至支持平台。
两个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之间的夹角为25-35度。
所述主抗撞部与所述基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90-110mm。
所述主抗撞部的径向宽度为2300-2500mm。
所述复合材料为泡桐木夹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所述附属支撑传力部的内边缘通过圆角与所述支持平台连接。所述圆角半径为900-1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未经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0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漂浮物捞取清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施工钢平台及水下取水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