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订单数据确定共享单车调度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0230.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7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华明壮;陈学武;程龙;罗荣根;郑姝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Q10/04;G06Q30/06;G06Q50/30;G07F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淑静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订单 数据 确定 共享 单车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订单数据确定共享单车调度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共享单车订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虚拟站点服务区域;(2)通过判断每辆车的每次出行终点与下次出行起点是否在不同虚拟站点,识别实际调度行为并测算企业调度能力;(3)根据企业调度能力确定虚拟站点的车辆数量阈值,通过预测虚拟站点的车辆数量变化来确定各虚拟站点的车辆调入调出需求数量。本发明仅利用订单数据就能准确识别各个区域的共享单车车辆调度需求,计算简便快捷,识别效果好,为企业运营调度降本增效提供了有效决策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单车运营和数据挖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订单数据确定共享单 车调度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讯、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进入交通领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2012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等网约车平台先后上线,从 出租车逐步推广到私家车,对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2016年,以ofo小黄车和摩拜单 车为代表的随借随还的共享单车(也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 市投放车辆运营,因为使用方便形象时尚等优点得到用户广泛接受,覆盖城市和投放规 模都不断增长。
伴随着单车大量投放,客流热点区域容易发生车辆堆积现象、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存 在无车可借情况、单车企业用于运营管理资源相对有限等问题越发严重,共享单车企业需要进行合理高效的运营调度。当前的共享单车调度模式可以简化为:利用政府人员和 社会力量发现车辆堆积或无序停放等不良现象,政府部门在通讯群中发布调度任务,企 业运营人员驾驶调度货车到达地点完成任务。现有模式过分依赖人力来发现不良停放现 象,未能有效利用企业运营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来识别共享单车调度需求,也难以做到提 前预知和及时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订单数据确定共享单车调 度量的方法,通过对共享单车运营数据的挖掘分析,为企业合理安排运营调度提供有效依据。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订单数据确定共享单车调度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共享单车订单数据中的出行起点进行聚类分析,划分虚拟站点服务区域;
(2)通过判断每辆车的每次出行终点与下次出行起点是否在不同虚拟站点,识别实际调度行为并测算企业调度能力;
(3)根据企业调度能力确定虚拟站点的车辆数量阈值,通过预测虚拟站点的车辆数量变化来确定各虚拟站点的车辆调入调出需求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聚类分析结果满足约束条件:所有虚拟站点的服务半径rm都不大于用户最大步行距离distwalk,
其中,oloi,j为第i辆车第j次出行的出行起点的出发经度;olai,j为第i辆车第j次出 行的出行起点的出发纬度;lom为第m个虚拟站点聚类中心Cm的经纬度;lam是第m个 虚拟站点包含的所有出行起点的经纬度均值;Oi,j为第i辆车第j次出行的出行起点;Zm为第m个虚拟站点服务范围,是其包含的所有出行起点的最小包围多边形;rm为第m 个虚拟站点服务半径,是其包含的所有出行起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最大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根据企业调度能力确定虚拟站点的车辆数量阈值:
βm=d·S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0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