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智能终端控制充气产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9719.8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雄;王淮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智能 终端 控制 充气 产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智能终端控制充气产品的方法,充气产品设有充气泵、控制端以及压力传感器,智能终端与控制端进行无线交互并设有相应的用户控制界面。本发明包括用户设置步骤:用户亲身体验充气产品的舒适度,并通过用户控制界面与控制端交互以控制充气泵充放气,直至充气产品的舒适度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用户操作智能终端并将实时压力值作为预设保压值进行存储,且同步发送给控制端用于保压控制。采用上述方法,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体感实时调整实时压力值,并将体感较好的实时压力值设为预设保压值,优化了预设保压值的设置过程,使预设保压值更接近用户体感良好的数值,避免重复设置的繁琐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产品控制领域,特别是指使用智能终端控制充气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充气产品因具有重量轻、便于包装运输和携带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玩具(如充气球、棒)及户外用品(如浮排、钓鱼船)中,并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充气产品进入了家居领域,例如植绒的充气床垫和充气沙发等。
随着充气产品的使用时间变长,其内部气压会逐渐变小。为维持固定的压力,现市面上的充气产品大多设置有保压功能。然后现有的保压方式存在弊端:用户是根据设想的数值进行设置预设保压值再体验充气产品的舒适度,如果不舒服则再根据软硬程度调整预设压力值大小,这种通过设想数值进行调节方式较难一步到位,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繁琐的操作,用户体验极差。并且依据现有充气产品的保压功能,一旦发生压力骤增或骤减的情况时,都会自动进行充放气,以维持实时压力值稳定,然而当用户短时离开充气产品时,会导致压力骤减,充气产品自动充气,而当用户再次回到充气产品时,会发现充气产品变硬,体感与之前不同,又需要再次调整,再次导致用户体验变差。并且由于充气泵的频繁充放气,导致无意义的能源消耗。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智能终端控制充气产品的方法,优化预设保压值的设置和充气产品的保压功能,以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使用智能终端控制充气产品的方法,充气产品设有充气泵、用以控制充气泵的控制端以及与控制端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智能终端用以与控制端进行无线交互并设有相应的用户控制界面,包括用户设置步骤:
所述用户控制界面包括充放气控制键、实时压力值显示窗和预设保压值显示窗,该实时压力值显示窗中显示控制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压力值;用户亲身体验充气产品的舒适度,并通过充放气控制键与控制端交互以实现控制端控制充气泵进行充放气,直至充气产品的舒适度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用户通过操作智能终端实现将实时压力值作为预设保压值进行存储,并于预设保压值显示窗显示,且同步发送给控制端用于保压控制。
所述方法还包括充气产品保压步骤:
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充气产品的实时压力值并发送给控制端,控制端将该实时压力值上传给智能终端后,在用户控制界面的实时压力值显示窗中显示:
步骤1.若实时压力值发生变化,且超过阈值时间该实时压力值仍处于预设保压值±10mmH20的范围内,则充气泵不工作;若实时压力值发生变化,且超过阈值时间该实时压力值仍处于预设保压值±10mmH20的范围外,则控制端控制充气泵充放气,直至实时压力值恢复至预设保压值±10mmH20的范围内;
步骤2.若实时压力值瞬间变小,即使是处于预设保压值±10mmH20的范围外,则充气泵不工作,控制端将变化后的实时压力值作为暂时保压值进行保压控制,此时用户控制界面的保压值显示窗仍显示用户设置步骤中的预设保压值;控制端依据暂时保压值进行保压控制,直至实时压力值瞬间变大,则控制端将暂时保压值清零,替换为预设保压值进行保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9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