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隐蔽定位的弱势群体安全保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65199.3 | 申请日: | 2019-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郭笑尘;金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G08B25/10;H04W4/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5 | 代理人: | 奚秀锋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弱势群体 安全保护 按键触发 检测模式 交互性 触发 手机 隐蔽 定位报警系统 模式自动切换 主控芯片控制 红外遥控器 系统初始化 安防设备 触发按键 发送消息 降低功耗 警报模式 警报状态 控制设备 手机短信 通讯系统 选择发送 短信 误报 佩戴 转入 帮助 | ||
本发明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隐蔽定位的弱势群体安全保护方法,将定位报警系统佩戴于弱势群体身上,并进行系统初始化;触发按键控制设备运行进入检测模式;判断在约定时间内是否有二次按键触发,若有触发则进入下一步,若无触发则转入平时模式;二次按键触发,主控芯片控制GSM模块发送消息到受警者手机;受警者收到短信后,依据对使用者所处状况做出判断;根据判断,选择发送位置信息到受警者手机或通过手机短信或红外遥控器来解除警报状态;本发明通过通讯系统提高可交互性,采用平时模式、检测模式和警报模式多种模式自动切换来降低功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报,提高了可交互性,且容易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隐蔽定位的弱势群体安全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和二胎政策的实行,我国将迎来一个老年人和小孩比例高峰。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就暴露出来:
1)美国阿兹海默症协会发布今年数据,显示阿兹海默症患者数量持续上升,与此同时,这样的情况还在加剧。预计2025年时,65岁以上患者将比现在增加近3成,到2050年,人数更会翻倍,总人数超过1380万。市面上很多装置都会选择手环一类用于定位,但是,手环又过于显眼,与此同时,他们又都保留着人最基本的尊严,很多老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特殊情况。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让亲属担心的就是他们所在的位置,这就造成一个矛盾;
2)由于小孩的分辨本领和防暴本领较弱,拐卖儿童问题屡见不鲜,虽然有了类似I-Watch等设备,不过由于过于显眼,犯罪分子能够第一时间拆除而导致设备失效。
3)因为女士防暴能力一般,而身上多有贵重物品,因此女士路遇抢劫也成为了某些地区的常见犯罪问题。为了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本设计针对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电子嵌入式定位系统。
此外,目前的报警设备都是有使用者主动去触发,但是很多情况下,使用者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并不记得及时报警或者没有能力报警,因此,希望能有一种智能自动化的报警方式。并且,可以在发生被犯罪分子脱落报警系统时,主动进行报警。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隐蔽定位的弱势群体安全保护方法,其具备隐蔽性强和智能报警的功能。本设计为解决同类的电子设备出现的高误报率、交互性差、高功耗问题,通过系统设计、工作模式设计、系统报警策略改进、电路设计和算法设计等方式得到了一套相较可观的解决方案。为了保持危险到来时信号的及时发出,采用经典的GSM来完成通讯系统。同时又加入了无线通信技术来跟现在的先进科技对接又增强设备的可利用性和嵌入式技术使功能相对完善。在本设计中,以STM32F103ZET6为核心,GSM与GPS作为通信和定位装置的嵌入式平台上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隐蔽定位的弱势群体安全保护方法,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安全,解决市面上大多数类似设备因为无法避免平时无意碰到等问题而导致的高误报率问题、交互性差以及高功耗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隐蔽定位的弱势群体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定位报警系统佩戴于弱势群体身上,并进行系统初始化;
S2触发按键控制设备运行进入检测模式;
S3判断在约定时间内是否有二次按键触发,若有触发则转入S4,若无触发则转入平时模式;
S4二次按键触发,主控芯片控制GSM模块发送消息到受警者手机;
S5受警者收到短信后,依据对使用者所处状况做出判断;
S6根据S5中的判断,选择发送位置信息到受警者手机或通过手机短信或红外遥控器来解除警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