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及其蒸馏冷凝蒸汽捕捉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60435.2 | 申请日: | 201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三忠;胡仕林;谌业湟;伍彪;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觉县洒拉地坡昌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00 | 分类号: | B01D3/0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 地址: | 四川省凉山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馏冷凝 蒸汽 捕捉装置 连接设置 微小液滴 装置顶部 捕捉 蒸馏水 顶板通孔 隔板通孔 工艺技术 游离状态 蒸馏效率 捕捉网 冷凝管 圆顶 汇聚 贯穿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及其蒸馏冷凝蒸汽捕捉工艺,包括:一装置顶部,圆顶式设置在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的顶部;一装置下部,设置在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的底部;一装置中部,连接设置在装置下部的正上方;一装置上部,连接设置在装置中部与装置顶部之间;冷凝管,连接所述顶部隔板通孔和装置中部顶板通孔,并贯穿经过的蒸汽捕捉网。通过以上工艺技术的改进使多数处于游离状态的微小液滴得到有效捕捉,加快了微小液滴的汇聚过程,使原有蒸馏效率得到提高。采用本技术后,得到相同产量的蒸馏水所需单位时间有效缩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馏领域,具体为一种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及其蒸馏冷凝蒸汽捕捉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蒸馏冷凝器大部分都是靠冷凝管通过热交换实现蒸汽从气态到液态的转变,虽然冷凝管的结构各有不同,但基本冷凝管与冷凝管之间空间距离都相对较大,造成了热交换效率不高。
传统冷凝器冷凝管不仅存在冷凝管之间空间距离大热交换效率低,而且蒸汽冷凝形成大量的微小液滴处于悬浮游离状态,无法迅速汇聚,造成冷凝器效率低下,冷却水造成大量的无效循环和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快速使蒸汽从气态转化成液态的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及其蒸馏冷凝蒸汽捕捉工艺。
本发明为了达到此目的,首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包括:
一装置顶部,圆顶式设置在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的顶部,包括:
顶部出口,设置在装置顶部的中心处;
顶部隔板,设置在所述装置顶部的底部;
顶部隔板通孔,圆周向设置在顶部隔板上;
一装置下部,设置在蒸馏冷凝蒸汽捕捉装置的底部,包括:
装置下部底板,圆形设置在装置下部的底部;
装置下部壳体,筒状设置在所述装置下部底板上;
蒸馏水出口,贯穿设置在所述装置下部壳体上;
冷凝水进口,贯穿设置在所述装置下部壳体上;
冷凝水出口,与所述冷凝水进口相对设置,并贯穿设置在所述装置下部壳体上;
蒸馏水接管,螺旋状设置在装置下部壳体的内腔中,并底端连接所述蒸馏水出口;
一装置中部,连接设置在装置下部的正上方,包括:
装置中部底板,圆形设置在装置中部的底部;
装置中部壳体,筒状设置在装置中部底板上;
装置中部顶板,圆形设置在装置中部的顶部,与所述装置中部底板、装置中部壳体构成一装置中部腔体;
装置中部顶板通孔,圆周向设置在装置中部顶板上;
装置中部顶板中心孔,设置在装置中部顶板中心并连接所述蒸馏水接管顶端;
装置中部底板中心孔,设置在装置中部底板的中心并供所述蒸馏水接管穿过;
装置中部冷凝水进口,贯穿设置在所述装置中部壳体上;
一装置上部,连接设置在装置中部与装置顶部之间;
装置上部壳体,筒状设置并连接所述装置顶部和装置中部壳体;
蒸汽捕捉网,圆形设置在所述装置上部壳体的腔体内;
蒸汽进口,贯穿设置在所述装置上部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觉县洒拉地坡昌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昭觉县洒拉地坡昌泰香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04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