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0070.3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书明;朱彤彤;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08 | 分类号: | C08J9/08;C08G18/48;C08G18/76;C08G18/58;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网络 泡沫 声学 包装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使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而成,相对于现有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更好的低频吸声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声学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环氧树脂加热至100摄氏度;步骤二、将聚醚多元醇、第一发泡剂、第二发泡剂、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及泡沫稳定剂加入加热后的环氧树脂中,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步骤三、将固化剂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步骤四、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倒入模具中,进行闭模发泡后,取出,固化后,得到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声材料设计领域的声学包装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等各部门的大力发展,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损害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要求逐渐从基本的代步工具向更舒适的乘用环境转变。汽车制造商也采用了很多办法降低车辆的整体噪声和振动水平,以满足顾客的期望。
汽车声学包装常用于降低车内噪声水平。它狭义上是指和汽车NVH性能有关的各类吸声隔声密封部件的总和,主要指用于降低空气声声压的声学部件和解决其控制传播路径上的噪声问题,在密封性及吸隔声性能等方面进行噪声控制。许多多孔材料已被应用于汽车的吸隔声领域,如聚氨酯泡沫、聚烯烃泡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泡沫、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等。
聚氨酯泡沫是一种常用的声学包装材料,它具有产品质量轻、隔热隔音、舒适性好、回弹性好、加工成型方便、安全性和吸声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可通过调节聚氨酯材料的原料、配方等来适应产品的具体性能要求和应用特点。针对其应用于吸声领域时,质软、低频吸声能力差等问题,在不改变材料厚度的同时,增强其低频声学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其使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而成,相对于现有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更好的低频吸声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简单,无苛刻反应条件,制备的材料低频吸声系数高,解决了现有吸声材料对低频声的吸收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环氧树脂加热至100摄氏度;
步骤二、将聚醚多元醇、第一发泡剂、第二发泡剂、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及泡沫稳定剂加入加热后的环氧树脂中,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三、将固化剂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四、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倒入模具中,进行闭模发泡后,取出,固化后,得到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泡沫声学包装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泡剂采用去离子水;所述第二发泡剂采用三乙醇胺。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催化剂采用N,N-二甲基乙基醚,所述第二催化剂采用质量分数为33%的三乙烯二胺溶液。
优选的是,所述泡沫稳定剂采用硅油,所述固化剂采用三乙烯四胺。
优选的是,环氧树脂、聚醚多元醇、第一发泡剂、第二发泡剂、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固化剂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
40~60:40~60:2~3:2.5~3.5:0.2~0.5:0.8~1.2:1.5~2:1~3: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0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