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储能型虚拟同步发电技术的系统振荡抑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0046.X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0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胡畔;丁凯;钱一民;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储能型 虚拟 同步 发电 技术 系统 振荡 抑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储能型虚拟同步发电技术的系统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预先建立的单台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参数动态调整控制模型,根据储能型虚拟同步发电单元的物理约束及设备运行约束条件,设定静态参数J/D及暂态控制策略触发功率偏差阈值ΔP;
当功率偏差超过阈值ΔP时,启动单台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参数动态调整控制模型中的暂态控制策略,依据暂态过程的三个区段分别设定对应的静态参数J/D值,从而缩短暂态过程及系统振荡超调量;
所述单台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参数动态调整控制模型的建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结合储能型虚拟同步发电技术及传统同步发电机特点,建立虚拟同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振荡扰动数学模型;
步骤2,基于D-stable鲁棒边界条件及步骤1建立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振荡扰动数学模型,考虑硬件物理约束建立虚拟同步发电控制参数约束集及运行参数优化模型,确立虚拟同步发电稳态参数及其上下限制;
步骤3,依据系统暂态振荡周期的4个区间特点建立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控制策略,以缩短振荡周期及系统超调量;
步骤4,根据步骤2确立的虚拟同步发电稳态参数范围及步骤3建立的暂态控制策略,建立单台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参数动态调整控制模型;
所述步骤1中虚拟同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振荡扰动数学模型具体如下:
式中,ω和ω0分别为实际和额定转子角速度,Jdg为虚拟惯量,Kdg=Ddgω0,Ddg表示虚拟同步发电单元阻尼分量,Kω为下垂系数,JG及DG为同步发电机的转动惯量及阻尼系数,上述系统特征值p1,2及阻尼比ξ分别为:
所述虚拟同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振荡扰动数学模型满足:
D'G=DG+Kω+Kdg,J'G=(JG+Jdg),I=[(U1U2)/ZL]cosδ0,ω和ω0分别为实际和额定转子角速度,Jdg为虚拟惯量,Kdg=Ddgω0,Ddg表示系统阻尼分量,Kω为下垂系数;
所述步骤2中虚拟同步发电控制参数约束集及运行参数优化模型具体为:
AQ+QAT+2αQ<0 (4)
式中,PMreq、fcpmin分别为系统要求的相位裕度和截止频率,Dmax为系统受限于稳定性及物理约束的最大下垂系数,θ=arccosξ0,ξ0为由式(5)决定的系统阻尼比临界值,β为满足系统约束条件下,最小的参数上确界,α为系统特征值实部,Q∈Rn×n为不确定性矩阵,阶数同系统矩阵A一致;
所述步骤3中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控制策略具体为:
控制器在0~T1时刻以最大上升速率kmax增长,并在T1时刻达到最大角速度ωmax,在T1~T2时段内,角频率ω将保持最大角速度ωmax不变,在T2时刻角频率ω开始以最大下降速率kmax下降并于Tosc时角频率恢复至额定角速度ω0;
所述步骤4中单台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参数动态调整控制模型具体为:
Tosc表示系统暂态响应时间;对应公式(13),第一项约束条件中ΔP为与扰动对应的功率差,可由VSG和网侧的端电压Uvsg、Ugrid以及二者间阻抗Xs计算得到;第二项约束条件对初值及最终的稳定状态进行了限制;第三、四项约束条件中,Δfmax为频率差阈值,kmax为频率变化率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00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