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反扫二维码、刷卡与NB-Iot通讯相结合的智能开锁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59784.2 | 申请日: | 201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边祥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云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谢肖雄 |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锁 开锁 二维码 数据传输 通讯网络 休眠状态 刷卡 转换成工作状态 安全性能 唤醒信号 控制模块 运行状态 智能 功耗 失败 手机 通讯 扫描 唤醒 覆盖 更新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扫二维码、刷卡与NB‑Iot通讯相结合的智能开锁技术,包括唤醒智能锁,并选择开锁方式,智能锁接收到唤醒信号,智能锁从休眠状态转换成工作状态,并将自身的ID通过NB‑Iot通讯网络发送到系统的控制模块。本发明利用NB‑Iot通讯网络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覆盖面积,降低了智能锁在休眠状态和智能锁在运行状态的功耗,减少了智能锁数据传输的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高了智能锁的性能,采用反扫二维码扫描开锁的方式,通过设置二维码更新的时间,使静态二维码转化为动态二维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盗取静态二维码进行开锁,同时开锁失败时,手机APP会接收到开锁失败的信息,便于使用者及时了解开锁情况,提高了该智能锁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开锁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扫二维码、刷卡与NB-Iot通讯相结合的智能开锁技术。
背景技术
常见的传统机械锁一般存在着安全系数低,容易被技术开启,开关锁时无记录,机械钥匙容易被复制等缺点,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智能锁,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不易被技术开锁,开关锁时有记录,无须钥匙进行开锁,省去了出门带钥匙的烦恼。
现在的智能锁通常采用刷卡开锁、扫码开锁和手机软件开锁等等非接触方式开锁,这些非接触开锁方式主要依靠无线网络进行输送数据,而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方式存在低覆盖、高功耗、高成本和稳定性差等缺点,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扫二维码、刷卡与NB-Iot通讯相结合的智能开锁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反扫二维码、刷卡与NB-Iot通讯相结合的智能开锁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反扫二维码、刷卡与NB-Iot通讯相结合的智能开锁技术,所述智能开锁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唤醒智能锁,并选择开锁方式;
S2:智能锁接收到唤醒信号,智能锁从休眠状态转换成工作状态,并将自身的ID通过NB-Iot通讯网络发送到系统的控制模块;
S3:信息读取模块读取信息与存储的权限信息进行对比,如果信息合法进入到S4,如果信息不合法,产生一条开锁失败的记录信息并进行保存,直接进入到S5中信息不合法步骤;
S4:产生并保存此次开锁的流水号、开锁方式、开锁时间;
S5:智能锁接收到信息读取模块读取信息与存储的权限信息进行对比,如果信息合法,启动电控锁芯模块进行开锁,然后将开锁成功信息传递给手机APP,并在智能锁上以声光提示开锁成功,如果信息不合法,直接在智能锁上以声光提示失败信息,并进行报警提示;
S6:手机APP接收到智能锁开锁的成功的信息,并与步骤S4中的信息产生一条开锁成功的信息并进行保存;
S7:智能锁将完整的开锁信息通过NB-Iot通讯网络发送到智能锁管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开锁方式反扫二维码开锁方式和刷卡开锁方式。
优选地,所述信息读取模块包括反扫二维码模块和IC卡信息读取模块。
优选地,所述手机APP上显示的二维码间隔十秒更新一次。
优选地,所述智能锁包括电子防盗锁体、控制模块、NB-Iot通讯模块、反扫二维码模块、IC卡信息读取模块、显示屏、状态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电控锁芯模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分别与NB-Iot通讯模块、状态管理模块、显示屏和电控锁芯模块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云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云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9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