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巴胺脱羧酶催化产多巴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075.0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泉;程莎莎;高思远;陆秋豪;许晟;王昕;张阿磊;杨赛;李孟阳;欧阳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12N1/21;C12P13/00;C12R1/19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巴胺 基因工程菌 粗酶液 脱羧酶 多巴 菌体 催化 调节反应体系 离心去除杂质 多巴脱羧酶 反应得产物 磷酸吡哆醛 生产成本低 超声破碎 催化效率 反应条件 环境友好 缓冲液重 诱导表达 酶催化 底物 构建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巴胺脱羧酶催化产多巴胺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表达多巴脱羧酶(DDC)的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28a‑DDC;培养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28a‑DDC并诱导表达DDC;收集上述菌体,用缓冲液重悬菌体后,超声破碎,离心去除杂质,得DDC的粗酶液;以多巴为底物,加入0.1‑1mM磷酸吡哆醛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加入DDC粗酶液反应得产物多巴胺。本发明方法是首次系统的做出从多巴到多巴胺的酶催化生产工艺,催化效率高达7.4g/l,转化率高达95%以上,环境友好,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很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酶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巴胺脱羧酶催化产多巴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巴又称二羟苯丙氨酸,左旋多巴,由酪氨酸氧化产生的一种氨基酸,能通过血脑屏障,于体内转变为多巴胺。医疗上用于震颤麻痹症的治疗。
多巴胺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多巴胺是脑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能系统与神经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多巴胺是人体能自行合成的物质、有增强心肌收缩、增加心排血量、升高动脉血压、抗休克作用。由于它的突出生理功能,多巴胺人工合成的成功,使它成为抗休克的合成药物。经临床应用表明,多巴胺对于不同类型的休克均有显著疗效。为当今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依赖和精神分裂症等中枢神经疾病的药物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多巴胺的合成难度大,成本高,对产品的纯度要求高,产量较少。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经济产生多巴胺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技术生产多巴胺的方法,其中化工生产转化率低,成本高,污染严重,生物合成方法周期长,提取困难,本发明方法用的酶催化法,催化效率以及转化率高,环境友好,工业化前景好,是一种新型的酶催化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巴胺脱羧酶催化产多巴胺的方法,该方法绿色环保,且与化学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产业化。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多巴胺脱羧酶催化产多巴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表达多巴脱羧酶的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28a-DDC;
步骤2,培养多巴脱羧酶的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28a-DDC;
步骤3,收集步骤2中的基因工程菌,用pH5-9的缓冲液重悬后,超声破碎仪破碎;离心去除杂质,得到多巴脱羧酶的粗酶液;
步骤4,选取多巴作为底物,加入0.1-1mM磷酸吡哆醛,再添加缓冲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至5-9,最后加入多巴脱羧酶粗酶液0.5-2g/l,40-45℃反应0.5h-3h,得到产物多巴胺,反应体系中底物多巴的终浓度不超过6g/l。
当反应结束后,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多巴胺。检测方法为Agilent1260 高效液相色谱;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三氟乙酸溶液-乙腈(96: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室温。
作为改进的是,步骤1中所述构建表达多巴脱羧酶的基因工程菌的方法如下 :根据已报导的异色瓢虫来源多巴脱羧酶DDC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 AMQ13055.1)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全基因合成该序列,亚克隆到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DDC,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28a-DDC用氯化钙法转化进入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得到多巴脱羧酶表达菌种BL21(DE3)/pET28a-DD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