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064.2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1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孙小杰;梁文斌;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29C48/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乔雪微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聚乙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层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多层聚乙烯薄膜的厚度为1mil-7mil;该多层聚乙烯薄膜包括m层微交联层和n层非交联层;所述微交联层包括由微交联聚乙烯形成的薄膜层,所述非交联层包括由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金属茂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薄膜层;
其中,n和m为正整数,m≥1,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多层聚乙烯薄膜包括一层微交联层和两层非交联层;所述微交联层为微交联聚乙烯形成的薄膜层,所述非交联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形成的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以所述多层聚乙烯薄膜的总厚度为基准,所述微交联层的厚度为40-90%,优选为50-8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微交联聚乙烯由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金属茂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与交联剂进行交联得到;
优选地,所述微交联聚乙烯由高密度聚乙烯和金属茂聚乙烯的混合物与交联剂进行交联得到;
优选地,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和金属茂聚乙烯的混合物中高密度聚乙烯与金属茂聚乙烯重量比为(1-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乙烯,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0.03-1重量%,优选为0.05-0.1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3-乙炔、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3,3,5,7,7-五甲基-1,2,4-三氧庚环和1,4-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微交联聚乙烯在温度为190℃、载荷为2.16kg下的熔融指数MIA为0.03-2.0g/10min,优选为0.03-0.5g/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微交联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0.965g/cm3,优选为0.923-0.954g/cm3。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微交联聚乙烯的平均重均分子量Mw为1×106-6×106g/mol,优选为2×106-4×106g/mol;
所述微交联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3-15,优选为6-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温度为190℃、载荷为2.16kg下的熔融指数MIA为0.2-10g/10min,密度为0.91-0.926g/cm3,平均重均分子量Mw为5×104-4×106g/mol,分子量分布Mw/Mn为2.5-6。
11.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多层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微交联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金属茂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共混物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多层共挤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层共挤出的条件为:输送段的温度为170-210℃、熔融段的温度为180-210℃、混炼段的温度为180-210℃、排气段的温度为180-210℃、均化段的温度为180-210℃,螺杆转速为20-10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0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