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调理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4718.6 | 申请日: | 201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迪文;黄振瑞;敖俊华;周文灵;沈大春;王庆;黄莹;吴启华;李爽;凌秋平;江永;李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调理 | ||
一种土壤调理剂,其由海藻渣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加入碳化蔗渣、碳化蔗叶、骨炭、糖厂滤泥、硅钾肥和凹凸棒土通过干燥、粉碎、搅拌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本发明利用海藻渣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加入碳化蔗渣、碳化蔗叶、骨炭、糖厂滤泥、硅钾肥和凹凸棒土制成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的解决土壤由于常年使用化学肥料和酸雨沉降造成的土壤酸化及其它类型的酸化问题,避免了蔗渣、蔗叶、糖厂滤泥等废弃物填埋后浪费资源,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效果,该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可补充钾、钙、镁等土壤营养元素,可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土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多为酸性土壤,由于农民施肥习惯偏施氮肥,不注重平衡施肥,有机肥施用少等长期不合理施肥措施致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近年来酸雨沉降、铵态氮肥大量使用等导致土壤呈急剧酸化的趋势,酸性土壤面积还在扩大,土壤进一步酸化,土壤生态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作物产量低、农产品品质差、肥料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另外,华南酸性土壤区域包括红壤、砖红壤、黄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较低,土壤养分流失严重,需要提高肥料投入才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而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活化土壤矿物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我国沿海地区海藻加工业包括海藻加工食品、药品、化工品等行业众多,海藻加工后的废弃物——海藻渣大量堆积,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海藻渣富含一定的海藻功能活性物质,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同时海藻渣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进行土壤有益微生物扩繁,制作土壤有益微生物菌剂添加到肥料中施用,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旱地种植甘蔗和甜玉米较多,在收获后留下大量蔗叶、蔗稍、玉米秸秆等废弃物,通常农民习惯直接就地焚烧,造成大量空气污染,若不焚烧直接堆沤需占用大量空间,且难以分解。因此甘蔗和玉米废弃物如何有效回收利用一直是个难题。而将这些废弃物碳化制成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则是一种很好的土壤调节方式,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本发明充分利用海藻渣、甘蔗和玉米废弃物等进行加工,同时将糖厂废弃物——滤泥充分利用,加工制作成土壤调理剂,作为一种实现循环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点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土壤调理剂,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土壤调理剂,其由海藻渣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加入碳化蔗渣、碳化蔗叶、糖厂滤泥、硅钾肥和凹凸棒土通过干燥、粉碎、搅拌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按如下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制成:
海藻渣25%-55%、碳化蔗渣5%-20%、碳化蔗叶5%-20%、骨炭5%-10%、糖厂滤泥10%-30%、硅钾肥10%-20%、凹凸棒土5%-20%;
所述海藻渣为:海藻用于提取海藻素之后的海藻废渣;
所述碳化蔗渣为:将原料蔗渣经粉碎机粉碎,并真空干燥,将粉碎后的蔗渣进行抽提脱蜡,并真空干燥,将脱蜡后的蔗渣进行高温碳化、粉碎、过筛制成;
所述碳化蔗叶为:蔗叶采收完毕后,经充分晒干后,在缺氧的环境下阴燃碳化、粉碎、过筛制成。
进一步,所述一种土壤调理剂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海藻渣30%、碳化蔗渣15%、碳化蔗叶10%、骨炭5%、糖厂滤泥15%、硅钾肥15%、凹凸棒土10%。
进一步,所述一种土壤调理剂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海藻渣25%、碳化蔗渣10%、碳化蔗叶15%、骨炭10%、糖厂滤泥25%、硅钾肥15%、凹凸棒土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4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发光片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帘布自动上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