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房的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54297.7 | 申请日: | 2019-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廉;钟致;许杰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信精工电梯(佛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04;B66B5/16;B66B1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限速器钢丝绳 井道顶部 配重吊轮 下滑轮 曳引机 轿厢 应急救援装置 曳引钢丝绳 轿厢滑轮 制动机构 配重块 上滑轮 穿过 电信号连接 无机房电梯 曳引机安装 顶部设置 轿厢升降 驱动机构 张紧机构 控制柜 无机房 电梯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快速营救的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有曳引机、轿厢、曳引钢丝绳、配重吊轮和配重块,轿厢上设置有轿厢滑轮,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顶部,并且曳引机上设置有制动机构,配重吊轮安装在配重块顶部,曳引钢丝绳一端固定安装在井道顶部,然后依次穿过配重吊轮、曳引机和轿厢滑轮后,另一端也固定安装在井道顶部,井道外的控制柜与制动机构形成电信号连接,在轿厢升降路径的旁边设置有限速器钢丝绳,限速器钢丝绳的顶部设置有上滑轮,下部设置有下滑轮,限速器钢丝绳穿过上滑轮和下滑轮,限速器钢丝绳与轿厢固定连接在一起,下滑轮设置有驱动机构和张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房的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强制性国家标准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2.5.1规定:如果向上移动载有额定载荷的轿厢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N,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平滑且无辐条的盘车手轮能将轿厢移动到一个层站。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T7007-2016《电梯型式试验规则》§H6.2.7规定:在空载、半载、满载等装载工况(含轿厢与对重平衡的工况)下,按照应急救援程序操作,能够使处于停电和停梯故障状态的电梯轿厢慢速移动到开锁区域。所有用于应急救援的工具应当放置在机房(机器设备间)内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附近,并且能供救援人员方便使用。
按照上述要求,电梯应当设置当处于停电或故障状态下能够使轿厢慢速移动到相邻一个层站的(手动)紧急救援装置。
现有技术下,曳引式有机房电梯的救援方法是,救援人员到机房内,通过盘车方式——释放制动器、利用设置在驱动主机上的“平滑且无辐条的盘车手轮”手动将轿厢移动到一个临近的层站;无机房电梯,驱动主机设置在人员无法到达的井道内机器空间,救援人员无法通过上述盘车方式实现救援,在没有第二电源自动救援装置(符合)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远程释放驱动主机的制动器(如蓄电池电源的松闸装置),依靠轿厢与对重随机工况下形成的不平衡力,在重力的驱动下移动轿厢至附近层站。而当“轿厢与对重是处于相互平衡的工况”时,轿厢与对重“势均力敌”、曳引绳两侧没有不平衡力,因此,即便是释放制动器,轿厢也不会移动。
此种工况下如果轿厢困有人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方案例举如下:
1)平衡重方案:预备一部分重物如平衡重,电梯故障停车时,打开轿厢停车附近层站的层门,把重物放在轿顶或轿厢内,这时,轿厢与对重的平衡被打破,轿厢就会在松闸条件下向重的一侧移动。此方案的问题是,当轿厢停的位置与上下层站都相隔较远时,人力无法把重物准确的放到指定位置(如重心),往往起不到作用;
2)补偿链方案:在轿厢与对重之间增加补偿链,电梯故障停车时,救援人员到电梯井道摘要附图的地坑内,增加补偿链的重量,然后,人为拉动较重的一侧,松闸移动轿厢;
3)限速器钢丝绳方案:方式和目的与第2)相似,即:在限速器钢丝绳的一侧上增加重量,通过手拉或搬动设置在增加了重量一侧的限速器钢丝绳上的杠杆机构拉动限速器钢丝绳移动,因限速器钢丝绳与电梯轿厢是刚性连接,故可实现轿厢的移动。
上述可见,现有技术的人力繁重、工作时间长,有些特定条件(如电梯停在相邻两个距离大的层站之间)下,几乎难以实现救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快速营救的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信精工电梯(佛山)有限公司,未经华信精工电梯(佛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4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