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及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3264.0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1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朱旭志;魏涛;闫利文;王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43/06 | 分类号: | B63B43/06;B63B7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压载舱内 流水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及船舶,该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压载舱内吸口的布置位置以及所述吸口的直径,并根据所述吸口的直径计算出所述压载舱内抽出水流的截面积S;S2、确定需要布置的所述流水孔的尺寸;S3、将所述吸口周围的所述压载舱内的围格划分为多个级别的围格;S4、根据所述吸口的直径和所述流水孔的尺寸,计算不同级别的所述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数量。本发明公开的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合理布置流水孔,在规定的时间内排空压载水,避免压载泵出现空转。本发明公开的船舶,合理布置流水孔,在规定的时间内排空压载水,避免压载泵出现空转,延长了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及船舶。
背景技术
在船舶运营过程中,压载舱内的压载水经常进行置换操作,当船舶排除压载时,被舱内构件隔开的各区域的压载水通过舱内的开孔(包括减轻孔,人孔,流水孔)流入压载水吸口区域,然后通过压载泵排出,完成排水操作。而当舱内水位较低时,压载水只能通过位于压载舱底部的流水孔流入吸口。
目前运营的船舶产品中,当船舶排除压载水舱内水位较低时,由于只能通过位于底部的流水孔流入吸口,流水孔尺寸过大或量过多,就会对双层底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而流水孔面积过小必然导致排压载能力的消弱,增加排水时间,同时很容易使压载泵因实际流量过低而不能正常工作即出现空转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及船舶,能够合理布置流水孔,避免压载泵出现空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确定压载舱内吸口的布置位置以及所述吸口的直径,并根据所述吸口的直径计算出所述压载舱内抽出水流的截面积S;
S2、确定需要布置的所述流水孔的尺寸;
S3、将所述吸口周围的所述压载舱内的围格划分为多个级别的围格;
S4、根据所述吸口的直径和所述流水孔的尺寸,计算不同级别的所述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数量。
该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根据吸口的直径和流水孔的尺寸,计算出不同级别的围格上的流水孔的数量,进而能够合理布置吸口附近的流水孔,从而使船舶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排空压载水,同时避免压载泵出现空转的现象。
作为上述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3中,将所述吸口所在的围格划分为第一级围格,并将围绕所述第一级围格的多个围格根据与所述第一级围格的距离划分为多级围格。
作为上述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将与所述第一级围格相邻的围格划分为第二级围格,与所述第二级围格相邻且远离所述第一级围格一侧的围格划分为第三级围格。
作为上述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总面积为S1,根据S1≥2S得出第一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数量;所述第二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总面积为S2,根据S2≥1.5S得出所述第二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数量;所述第三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总面积为S3,根据S3≥1.25S得出所述第三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的数量。根据与第一级围格的距离的远近设计各级围格上的流水孔的数量,使船舶压载舱在通过吸口排水过程中,各级围格上的流水孔能够快速将压载水进行排放。
作为上述船舶压载舱内的流水孔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将所述第一级围格、所述第二级围格和所述第三级围格上的所述流水孔均匀布置。通过将流水孔在各级围格中均匀布置,能够使水均匀分散流入到吸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