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2842.9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6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郝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干扰 管理 方法 装置 | ||
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干扰区域接入网设备在受到干扰之后措施不及时,导致受干扰区域内小区性能下降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参考信号RS的配置信息,所述RS用于表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受到远程干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集中单元,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分布单元;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RS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殊的大气条件下,大气层中传播的电磁波,受大气折射的影响,其传播轨迹弯向地面,当曲率超过地球表面曲率时,电磁波会部分被陷获在一定厚度的大气薄层内,就像电磁波在波导内传播一样,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波导现象。而由于大气波导现象的存在,区域A内的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有可能会传播到区域B。其中,区域B和区域A之间的距离可达300公里。若区域B内的基站正在进行上行传输,则从区域A传播到区域B的下行信号则会对区域B内的基站的上行传输造成干扰。通常情况下,这种干扰称之为远程干扰(remoteinterference,RI)。区域A为干扰源(aggressor)区域,区域B为被干扰(victim)区域。
目前,远程干扰管理流程(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RIM)中,当Victim受到远程干扰,Victim处的接入网设备会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其中,RS用于通知干扰源区域内的接入网设备产生了远程干扰。
根据3GPP的讨论,以及在现有RIM中,RS的配置和RS的发送与接收均由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完成。当远程干扰存在,OAM会配置受到干扰的接入网设备发送RS信号。然而,OAM对受干扰区域内的接入网设备配置RS需要一定的时间。受干扰区域接入网设备在受到干扰之后若措施不及时,会导致受干扰区域内小区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干扰区域接入网设备在受到干扰之后措施不及时,导致受干扰区域内小区性能下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程干扰管理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参考信号RS的配置信息,所述RS用于表示存在远程干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集中单元,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分布单元;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RS配置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由OAM配置RS,而RS传输的停止,RS监控的触发和停止,远程干扰抑制解决方案的应用的触发和停止都依赖于OAM的人工干预,从而导致远程干扰管理不及时,进而导致受干扰区域内小区性能下降。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集中单元或者核心网设备来配置RS的发送,可以更及时和更灵活,并且可以节省配置时间,从而可以保证小区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的干扰强度指示,所述干扰强度指示用于表征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受到远程干扰的程度,所述干扰强度指示携带所述第一信息。上述设计中,第二网络设备通过干扰强度指示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参考信号RS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及时确定RS的配置信息,从而为第二网络设备配置RS配置信息,进而可以减少配置时间,可以保证小区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2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