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检测钻孔灌注桩超灌高度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1728.4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方龙;李立新;朱胜利;喻志发;陈运涛;朱耀庭;王雪奎;陈举;李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海滨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盒 托盘 钻孔灌注桩 实时检测 螺纹杆 泥浆 钻孔 托盘下表面 频率采集 灌注桩 混杂层 上表面 标高 检测 孔口 配重 上浮 灌注 混凝土 测量 下放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检测钻孔灌注桩超灌高度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浮面托盘、压力盒、频率采集仪,压力盒安装在浮面托盘的上表面,浮面托盘下表面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设置有配重。向钻孔内首灌混凝土,将浮面托盘下放于钻孔上下反复提动浮面托盘来确保其与混杂层接触,待浮面托盘稳定后,采集压力盒的频率,根据测量的频率和相应的压力盒率定系数,可计算出灌注过程中压力盒在不同深度处受到上浮泥浆的压力P,然后测出泥浆重度γ,根据P=γh,即可得出压力盒距孔口标高的距离,从而得出灌注桩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检测钻孔灌注桩超灌高度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超灌高度检测作为确保桩身质量最为有效的措施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专业人员的高度关注,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直接影响到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和进度,若检测高度偏高,很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加快上提注浆管的速度,使得浮浆层处于桩底或桩身中间,形成夹泥或断桩,此外,尚存在因少灌导致桩长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重大工程质量事;若检测高度偏低,则桩顶最终超灌高度将远远大于设计标高,不仅造成材料浪费,且极大地增加了后期桩头破除的人工成本及外运费用,同时导致现场土方开挖困难,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目前,现场测量钻孔灌注桩的桩顶标高采用较多的是重锤检测法和测锥测盘法,其中重锤检测法的工作原理是把连接铁杆件的绳尺放入钻孔,并确保铁件到达孔底,通过计算转杆总长减去绳尺读数得到桩顶沉渣厚度,从而得到混凝土的超灌高度,该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检测结果很不准确;测锥测盘法的工作原理是在导管中用测锥测量得出长度,将导管提起一定长度,静止后用测盘测出导管长度,测针减去测盘计算出桩顶沉渣厚度,从而得出混凝土桩顶高度,该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且检测结果同样不准确,此外,上述两种方法无法实时检测混凝土的超灌高度,对施工进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将其与工程监测、检测技术相结合,如多段式测斜仪、激光测距仪、无线传输设备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等,目前,自动化检测技术凭借自身高精度、高频率、高效率等优势正逐步弥补传统监测、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结果误差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多方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时检测钻孔灌注桩超灌高度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时检测钻孔灌注桩超灌高度的装置,包括浮面托盘(1)、压力盒(2)、频率采集仪(3),所述压力盒(2)安装在浮面托盘(1)的上表面,浮面托盘(1)下表面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上设置有配重螺母(1-3);所述振旋式频率采集仪(3)与压力盒(2)通过线缆连接,采集压力盒(2)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浮面托盘与尼龙绳(1-4)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面托盘(1)上设有小孔,小孔用于绑扎尼龙绳(1-4),孔数宜≥3,成圆周等间距分布,以避免浮面托盘(1)下放时倾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浮面托盘(1)的上表面设有圆槽(1-1),所述压力盒(2)安装在该圆槽(1-1)中。进一步的,所述圆槽(1-1)内径与压力盒(2)外径相等,从而可避免压力盒(2)从圆槽(1-1)内脱出;圆槽(1-1)边缘设有单个导线缺口,压力盒(2)的导线从缺口引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纹杆(1-2)垂直连接在浮面托盘(1)的下表面。进一步的说,螺纹杆(1-2)与浮面托盘(1)焊接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钻孔内泥浆浓度,可在螺纹杆(1-2)上增减配重螺母(1-3)来控制浮面托盘(1)下沉速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面托盘(1)下放前应在螺纹杆(1-2)上拧入足够重量的配重螺母(1-3),以保证浮面托盘(1)穿过泥浆层后与混杂层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1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