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红蛋白状Co3 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51193.0 | 申请日: | 201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武文玲;卫丹;朱建锋;王岗;牛冬娟;王成威;赵春辉;方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2/921 | 分类号: | C01B32/921;C01G51/04;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红蛋白 co base sub | ||
一种血红蛋白状Co3O4/Ti3C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称取(NO3)2·6H2O、CO(NH2)2和NH4F加入到超纯水的烧杯中,混合成混合液;(二)、将单片层Ti3C2纳米粉体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超声30min成分散液;(三)、混合液和分散液转入水热反应釜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得到新的混合液;然后,保温、自然冷、离心、干燥得到前驱体;(四)、将前驱体粉末用玛瑙研钵研磨均匀后,加热,在Ar的保护下冷却到常温后取出,即可得血红蛋白状Co3O4/Ti3C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到电极制作上;该制备方法增大了Ti3C2的比表面积,为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Ti3C2的导电率,使得Co3O4/Ti3C2纳米复合材料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纯的Ti3C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红蛋白状Co3O4/Ti3C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MXenes是通过选择性蚀刻MAX相,得到的类石墨烯结构的过渡金属碳氮化物或碳化物,如Ti3C2、Ti2C等。新型二维材料MXenes 由于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高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优异的电学性能,使得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Rakhi等人将Ti2C作为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A g-1时,比电容为51F g-1。Xu等人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粘结剂,制备rGO/Ti3C2Tx全固态薄膜超级电容器电极,在聚乙烯醇/氢氧化钾(PVA/KOH)凝胶电解质中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功率密度为0.06W cm-3,能量密度可达63mW h cm-3。然而,Ti3C2理论比容量较低,导致其电化学性能欠佳,限制了MXene基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
Co3O4作为一种典型的赝电容材料,因其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价格低廉,结构稳定和耐刻蚀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催化剂、电致变色薄膜、磁性材料、气体传感器等诸多领域。 Wang等人通过原位合成法得到石墨烯/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5mV s-1的扫描速率下复合材料的比容量高达478F g-1,比单组分石墨烯的质量比容量有所增大。 Huang等人通过水热法得到石墨烯/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前驱体,经过 200℃煅烧后制备的电极材料,在恒流充放电法中测得在电流密度为 5A g-1时,其比容量为443F g-1。在电流密度为10Ag-1下对其进行1000 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其比电容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表明了Co3O4可作为高性能储能材料。
搜索文献,发现至今尚未有人利用Co3O4来改善Ti3C2的电化学性能,且尚未见报道血红蛋白状结构Co3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1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