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引发剂生产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1113.1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1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陆炜;梁俊龙;刘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试四化学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68;B01D53/58;B01D53/18;B01D53/14;B01D53/02;B01D53/00;F23G7/0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5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引发 生产 废气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引发剂生产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性废气处理装置、碱性废气处理装置及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其中酸性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由生产装置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甲醇挥发性气体和甲苯挥发性气体;所述碱性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由生产装置中排放的氨气、甲醇挥发性气体和甲苯挥发性气体,所述酸性废气处理装置和碱性废气处理装置吸收废水排入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做生产中甲醇、甲苯分层用水。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处理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酸碱性废气处理对水溶性引发剂当中的酸碱性废气进行处理和吸收液,废水回用,来降低生产后废水废气的处理成本,保持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和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引发剂生产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大量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工业生产中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三废排放并处理各类废气、废水、废渣,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做到环境友好与绿色化生产。
目前的水溶性引发剂生产装置主要产生的废气为酸性废气氯化氢,碱性废气氨气以及甲醇、甲苯两种VOC。产生的废水中氨氮含量偏高,不符合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处理水溶性引发剂生产当中的酸性废气和碱性废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溶性引发剂生产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与生产系统的各装置酸性废气排放口相连的酸性废气处理装置、与生产系统的各装置碱性废气排放口相连的碱性废气处理装置及与所述酸性废气处理装置和碱性废气处理装置排放口相连的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采用所述废气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溶性引发剂生产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与生产系统的各装置酸性废气排放口相连的酸性废气处理装置、与生产系统的各装置碱性废气排放口相连的碱性废气处理装置及与所述酸性废气处理装置排放口和所述碱性废气处理装置排放口相连的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其中酸性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由生产系统中的各装置排放的氯化氢气体、甲醇挥发性气体和甲苯挥发性气体;所述碱性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由生产系统中的各装置排放的氨气、甲醇挥发性气体和甲苯挥发性气体,所述酸性废气处理装置的吸收废水和碱性废气处理装置的吸收废水排入所述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中用做生产中甲醇、甲苯分层用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酸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第一集气管与安装在生产系统的各装置酸性废气排放口上的第一单呼阀相连的第一冷凝装置,所述第一冷凝装置的出口与一降膜吸收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降膜吸收装置的出口连接一碱喷淋吸收装置,所述碱喷淋吸收装置的出口连接一第一活性炭吸附装置,经过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装置活性炭吸附后的吸收废水排入所述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碱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第二集气管与生产系统的各装置碱性废气排放口相连的第二冷凝装置,所述第二冷凝装置的出口与一酸喷淋吸收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酸喷淋吸收装置的出口与一水喷淋吸收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水喷淋吸收装置的出口连接一第二活性炭吸附装置,经过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装置活性炭吸附后的吸收废水排入所述酸碱性废气吸收废水处理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生产系统的各装置碱性废气排放口上安装有第二单呼阀,所述第二集气管与所述第二单呼阀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碱性废气排放口的生产系统的各装置包括咪化釜、分层釜、精制釜、离心釜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试四化学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试四化学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1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