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护套管的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49454.5 | 申请日: | 201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8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钢;俞国良;孔晓晶;华立芳;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A61B1/012;A61B1/015 |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黄娟 |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护套 内窥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一种带有护套管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和操作部,在插入部外套接有护套管,所述的护套管的前端部安装有镜片,在插入部的先端部设有导光通道和图像传输通道,在导光通道内安装有导光束,导光束的前端安装有发散玻璃,发散玻璃位于镜片内侧,导光束的光线经过发散玻璃后再由护套管前端的镜片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位于图像传输通道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图像成像清晰,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并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带有一次性护套管的内窥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由于增加护套管,导致成像不清楚,影响医生诊断和治疗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尤其涉及带有护套管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领域,微创手术检查、诊断及治疗已经受到业界的高度肯定,其中医用内窥镜作为微创手术器械中的一员,它能深入患者体内,能更直观的观察病灶部位,诊断结果准确,同时对人体损伤小,减轻病人的痛苦,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
医用内窥镜尤其是软镜其内部安装有成像系统、传光照明装置、水器通道等部件,因其组成零部件材质及结构的特殊性,不允许通过传统的高温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处理。目前医院选用的消毒方法为消毒液浸泡消毒和低温等离子灭菌,但是消毒液浸泡消毒并不能消毒完全,尤其像水器通道内部有可能存在消毒液浸泡不到的地方。而低温等离子灭菌则对于内窥镜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处理会对内窥镜存在不同层度的损伤,据不完全统计,医院退回返修的内窥镜中,有30%的内窥镜是因消毒灭菌处理而被损坏的。
因此,现在很多内窥镜外都按照有护套,通过安装一次性护套,可以将患者的体液、血液、器官组织等与内窥镜完全隔离开,手术完成后作为抛弃部分直接处理,避免了内窥镜消毒不完全,或者一些顽固细菌难以被杀死而导致的交叉感染。
如中国专利:“一种带有一次性防护套的内窥镜(CN201520840333.5)”,包括控制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外包覆有一次性防护套;所述一次性防护套内设有一次性镜身套管,一次性镜身套管内放置镜身,镜身和控制部连接;所述有一次性防护套的后端为开口端,其前端设有隔热透明罩;所述隔热透明罩和一次性防护套的径向呈倾斜设置。但是上述的结构护套前端的隔热透明罩会影响图像清晰度,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图像成像清晰,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并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带有一次性护套管的内窥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由于增加护套管,导致成像不清楚,影响医生诊断和治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好,软管的稳定支撑性好,方便操作的内窥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护套前端安装透明部件,容易脱落,内窥镜的插入部的软管支撑效果不好,不方便插入护套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带有护套管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和操作部,在插入部外套接有护套管,所述的护套管的前端部安装有镜片,在插入部的先端部设有导光通道和图像传输通道,在导光通道内安装有导光束,导光束的前端安装有发散玻璃,发散玻璃位于镜片内侧,导光束的光线经过发散玻璃后再由护套管前端的镜片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位于图像传输通道外。内窥镜的先端部中安装有传递光的导光束,发散玻璃及图像传感器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束的传导,再经过发散玻璃,将光线按设计的发散角度发散,以照亮检查部位,图像传感器接收照亮部位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后传递向显示器。在操作使用中,内窥镜先端部与护套先端部的高透镜片层紧贴,在开启设备后,光线经发散玻璃,在穿透过高透镜片层中,有一小部分光线经高透镜片层端面反射,发射后的光线位于图像传输通道外,从而让发散的光线不会进入图像传感器中,使得成像效果好,清晰度高,有效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护套的前端部安装的镜片还能有效防止污染物进入到内窥镜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内窥镜外安装护套管,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内窥镜不需要再进行消毒,降低成本,提高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9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机构和一种视频接口镜头
- 下一篇:一种胶囊机器人滚转偏移角估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