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及其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48822.4 | 申请日: | 201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G01N21/84;G01N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24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标 机织 快速 分析 一体机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传送带、检测头、计数器、滑轮、面料夹持器、拆纱装置、天平、机织物组织分析装置和控制器,所述传送带安装于工作台顶部,并呈倒“V”型,所述滑轮安装于传送带的中部,所述检测头安装于滑轮的正上方,所述面料夹持器安装于传送带两侧,所述计数器与检测头连接,所述天平置于滑轮下方的工作台上,所述拆纱装置置于传送带输入端的下方的工作台上,所述机织物组织分析装置置于传送带输出端的下方的工作台上,所述计数器和机织物组合分析装置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滑轮中心设有纱夹,所述滑轮底部设有刻度尺;
所述检测头包括红外发光管和光敏三极管,所述红外发光管与光敏三极管在同一水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红外发光管与光敏三极管的距离大于等于传送带的宽度,且所述红外发光管与光敏三极管分别位于以传送带传送方向为基准的传送带的两侧;
所述传送带输入端的下方的工作台上设有拆纱底座,所述拆纱装置通过连接绳与拆纱底座连接;
所述传送带输入端的下方的工作台上设有机织物组织分析底座,所述机织物组织分析装置可插入机织物组织分析底座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织物组织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话筒、放大镜、荧光灯、分析针和输出装置,所述话筒连接至分析装置本体顶部,所述放大镜通过万向金属定型软管连接至分析装置本体上,所述荧光灯安装于放大镜边缘,所述荧光灯的电池块安装于万向金属定型软管与放大镜之间,所述分析针安装于分析装置本体底部,所述输出装置与话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采用电子天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通过移动台置于工作台上,所述移动台水平设置,底部设有导轮,所述工作台设有导轨,所述导轮沿导轨水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拆纱装置包括拆纱头、夹臂和剪刀,所述拆纱头安装于夹臂的开口的一端,所述剪刀安装于夹臂的收口的一端。
6.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指标机织物快速分析一体机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经纬密测试
步骤S1.1、从工作台上取下拆纱装置,并用拆纱装置将待测的机织物处理成经纬向带有纱缨的形态,面料夹持器把待测的机织物沿被测纱缨方向竖向夹持住,把纱缨部分留在上面;
步骤S1.2、通过传送带把步骤S1.1的待测的机织物传送到滑轮上方,通过检测头对每一根纱线计数,计算机织物的经纬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为织物的经密或纬密,单位为根/10cm;N为计数的纱线总根数,单位为根;L为机织物移动的距离,单位为cm;
步骤S2、组织分析
步骤S2.1、从工作台上取下机织物组织分析装置,调整放大镜的位置,观察待测的机织物,并确定机织物的经纬向及正反面;
步骤S2.2、用拆纱装置将待测的机织物处理成经纬向带有纱缨的形态,用分析针向外拨一拨第一根经纱,观察第一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对着话筒说出第一根经纱的浮沉规律,继而通过输出装置,输入控制器,最终输出组织分析图;
步骤S3、计算机织物织缩
步骤S3.1、用拆纱装置将待测的机织物拆下一个方向的纱线50根,所述纱线在布面中的长度均为25cm;
步骤S3.2、将所述步骤S3.1的纱线放在天平上称重,不考虑回潮率,计算出纱线的线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S3.3、利用步骤S3.2得到的纱线的线密度,计算伸直张力,若纱线为棉纱、棉型纱,且纱线的线密度≤7tex,则伸直张力为0.75×纱线的线密度,若纱线为棉纱、棉型纱,且纱线的线密度>7tex,则伸直张力为(0.2×纱线的线密度)+4,若纱线为毛纱,毛型纱,中长型纱,且纱线的线密度为15~60tex,则伸直张力为(0.2×纱线的线密度)+4,若纱线为毛纱,毛型纱,中长型纱,且纱线的线密度为61~300tex,则伸直张力为(0.7×纱线的线密度)+12,若纱线为非变形长丝纱,则伸直张力为0.5×纱线的线密度,所述伸直张力的单位为cN;
步骤S3.4、用分析针拨出一根在机织物中长度为25cm的完整纱线,将一端标记夹在滑轮上的纱夹中,纱夹下端与刻度尺零位对齐,选择与计算结果相同的张力夹夹持在纱线下端的标记中,然后读取待测纱线的伸直长度,计算机织物织缩率,计算公式如下:
C=(L-L1)/L1×100%
其中,C为织缩率,单位为%;
L为从试样中拆下的10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单位为mm;
L1为伸直纱线在机织物中的长度,单位为毫米为mm;
步骤S4、计算机织物经纬纱线密度
步骤S4.1、用拆纱装置将待测的机织物拆下一个方向的纱线50根,所述纱线在布面中的长度均为25cm,根据所述步骤3.4得到的织缩率,计算出这5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
步骤S4.2、将步骤S4.1所述的纱线放在通风烘箱中加热至105℃,并烘至恒定质量,直至每隔30min质量递变量不大于0.1%,将经纱一起称重,纬纱一起称重;
步骤S4.3、计算经步骤S4.2处理过的纱线的线密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S5、根据步骤S4得到的机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纱线的长度,计算机织物用纱量,计算公式如下:
每平方米织物重量=每平方米经纱重量+每平方米纬纱重量;
步骤S6、计算机织物的紧度,计算公式如下:
经向紧度Et=dtMtx100%
纬向紧度Ew=dwMwx100%
总紧度E=Et+Ew-EtEwx100%
其中,dtdw为经、纬纱直径,单位为mm;
Mt、Mw为经、纬密度,单位为根/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8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检验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报文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