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温度场热传递的干式双离合器温度测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8219.6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2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崔晋;刘拂晓;李育;高晶;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温度场 传递 干式双 离合器 温度 测算 方法 | ||
1.一种基于温度场热传递的干式双离合器温度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离合器各部件热交互关系提出离合器温度场热传递模型,以外接温度传感器为基准进行实车数据采集,并通过离线仿真得到离合器各部件温度,用于实际行车过程中的离合器温度测算;
所述的离合器各部件热交互关系包括:离合器中间盘与摩擦盘的温度,包括:摩擦功、离合器初始温度、奇数轴离合器摩擦片温度、偶数轴离合器摩擦片温度、离合器中间盘温度、奇数轴离合器压盘温度、偶数轴离合器压盘温度、离合器腔体空气温度、离合器壳体温度和发动机部件温度;
所述的离合器温度场热传递模型包括:中间盘的热传递关系、压盘间热传递关系、压盘盖间热量关系、离合器腔内空气的热传递关系、离合器壳体的热传递关系和摩擦片的热传递关系;
所述的外接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离合器壳体上以测量壳体温度的接触式传感器、设置于离合器腔体内部以测量离合器腔体空气的气体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离合器摩擦片边缘的无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度场热传递的干式双离合器温度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摩擦功其中:P=Trq*dω,P为摩擦功率,Trq为离合器实际传递的扭矩,dω为离合器与发动机的转速差,W为摩擦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度场热传递的干式双离合器温度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离合器初始温度是指:在驾驶员开始一个驾驶循环时,需要计算离合器的初始温度作为接下来一个驾驶循环离合器温度计算模型的初始值,准确的离合器初始温度有助于提升离合器温度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反之,不准确的离合器初始温度会极大的影响离合器温度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极端情况下会损害离合器,带来驾驶风险;该离合器初始温度TPart=TAir+(TPartLast-TAir)*Kfac,其中:TPart为离合器各个部件的初始温度(包含奇数轴离合器摩擦片温度,偶数轴离合器摩擦片温度,中间盘温度,奇数轴离合器压盘温度,偶数轴离合器压盘温度,离合器壳体温度,离合器壳体内的空气温度,离合器中间盘温度);TAir为当前驾驶工况下的空气温度;TPartLast为上一个驾驶循环结束后存储在EE中的离合器各个部件温度;Kfac为散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2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