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人物动作特征提取和识别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5310.2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7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袁呈呈;陈志;岳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V10/82;G06K17/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射频 技术 人物 动作 特征 提取 识别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人物动作特征提取和识别优化方法,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和标签两部分。阅读器可以向空间中发出信号,标签接受到信号之后可以发送应答信号。在空间中布置多台阅读器,并将标签附着于人体之上。当用户做出动作时,阅读器所接受到的信号将会发生变化,当动作结束时,将多台阅读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将运动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均分为若干段,再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出用户动作的类型。本方法解决了视频动作识别技术算力要求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物动作特征提取和识别优化方法,属于物联网、机器学习交叉技术领域。主要通过识别无线射频技术获取动作特征,再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完成动作的识别。
背景技术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基础问题,人体动作识别旨在通过算法让机器对人体动作视频实现语义上的理解和分析。基于人体动作识别的潜在应用包括了智能监控、视频内容分析以及行为感知、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正是这样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大量的科研工作和研究课题围绕人体动作识别展开。基于人体动作识别的潜在应用包括了智能监控、视频内容分析以及人体交互、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对人体动作识别的研究,在应用分类上,主要有:(1)智能监控;(2)视频内容分析;(3)行为感知与智能控制。
动作识别系统中,传统的行为感知都是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完成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类适应机器的过程。如果能够使得机器理解人类的语言,包括人类的自然语言与肢体语言,那么行为感知的效率和体验度都会极大提升。而计算机对人类的肢体语言的理解,首要条件就需要对人类的动作进行分类和识别。此外,如果通过摄像头或别的机器对人类活动本身做出识别和理解,反馈与虚拟世界中,让虚拟世界对这样的信息做出处理,可以让机器帮助我们完成例如手势识别,姿态识别等任务,纠正某项活动或技能的动作误区,也可以娱乐生活,体验行为感知的游戏。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正逐渐地渗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由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及方便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零售消费品、医药管理、交通运输、国防军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物体的唯一识别特性更是激发了人们对物联网的研究兴趣。
当前大多数的动作识别还都是基于视觉的动作识别技术,即以摄像头录取视频从而获取信息,视频已经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且视频数据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新的内容产生。面对海量涌现的视频数据,动作识别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计算机对摄像机采集的原始图像或图像序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学习并理解其中人的动作和行为,一般在运动检测、特征提取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获得人体运动模式,建立视频内容和动作类型描述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计算机能够“看”视频或“理解”视频,即主要包含3个步骤:(1)从图像帧中检测运动信息并提取底层特征;(2)对行为模式或是动作进行建模;(3)建立底层视觉特征和动作行为列别等高层语义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尽管基于视觉的动作识别技术得到国内外许多高校和企业的关注,但视频信息的存储量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受到处理器和算法本身的局限性,视频的处理速度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人物动作特征提取和识别优化方法,有效解决视频动作分析技术算力要求高的问题。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物动作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和标签两部分。阅读器可以向空间中发出信号,标签接受到信号之后可以发送应答信号。在空间中布置多台阅读器,并将标签附着于人体之上。当用户做出动作时,阅读器所接受到的信号将会发生变化,当动作结束时,将多台阅读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将运动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均分为若干段,再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出用户动作的类型。本方法用于解决视频动作识别技术算力要求高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标签附着与人体上,用户做出动作,空间中的多个阅读器接收并存储发出与接受信号相位差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5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