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5136.1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3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游锦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电路 接地端 电线 充电电路 电性连接 电阻 二极管 移动终端 第一端 电源端 元器件 提示 控制充电电路 依次电性连接 电源连接线 端口电性 接触不良 提示信息 提示用户 终端设备 输出 松动 充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和移动终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线接地端、检测电路、电源端以及第二电线接地端;其中,检测电路包括提示元器件;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以及电线接地端依次电性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口与电源端电性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三端口与第二电线接地端电性连接,检测电路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电线接地端电性连接。能够实现当输出的电源连接线出现松动,接触不良或损坏;或者是终端设备出现损坏时,控制充电电路中的检测电路中的提示元器件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充电异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终端设备都是通过交流转直流的充电器来提供直流电压,然后通过连接线传输,最终给终端设备充电,保持其正常工作。
很多充电器都会在输出端设置一颗发光二极管,来指示充钱地是否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当充电器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bus正常,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发光;当电源适配器工作不正常时,输出电压Vbus无电压,发光二极管LED1截止不亮。
但是,这种应用存在的缺陷是:当电源输出连接线损坏,接触不良,松动或终端设备损坏时,充电器本身是工作正常的,LED1灯常亮,会错误的让用户认为充电器在给终端设备充电。虽然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会有充电提醒,但是如果异常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或屏幕黑屏,而用户又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最终还是会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提示充电异常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线接地端、检测电路、电源端以及第二电线接地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电线接地端依次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提示元器件;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线接地端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电线接地端电性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线接地端、检测电路、电源端以及第二电线接地端;其中,检测电路104包括提示元器件;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以及电线接地端依次电性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口与电源端电性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三端口与第二电线接地端电性连接,检测电路的第四端口与第一电线接地端电性连接。能够实现当输出的电源连接线出现松动,接触不良或损坏;或者是终端设备出现损坏时,控制充电电路中的检测电路中的提示元器件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充电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充电电路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充电电路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5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