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顶梁的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4207.6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樫山武士;小串俊明;岸田章;岩本裕树;山下晶夫;村尾晋哉;奥原久生;美马俊之;东山恭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孙德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顶梁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顶梁的构造,其利用高张力钢板来成形顶梁且保持粘接强度。由超高张力钢板形成的中间梁具有:前侧上表面部,其位于底面部的上方且配置于底面部的前方侧;前侧中面部,其配置于前侧上表面部与底面部之间;第1前侧棱线部,其连接前侧上表面部与前侧中面部;第2前侧棱线部,其连接前侧中面部与底面部;以及第3前侧棱线部,其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1前侧棱线部偏移,且连接前侧上表面部与底面部。第1前侧棱线部和第2前侧棱线部与第3前侧棱线部连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顶梁(日文:ルーフメンバ)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顶板的下方,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设有架设于侧顶导轨的车顶弯梁(日文:ルーフボウ)。车顶弯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从而加强了顶板。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顶弯梁以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同的宽度(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沿车宽方向延伸。车顶弯梁具有向下方凸起的帽形状的横截面,在至少一个凸缘部设有用于涂敷粘接剂的凹部。该凹部是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50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根据车辆种类,有时在凸缘部设置用于安装线束用夹具等部件的安装孔。因此,需要增大凸缘部的短边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结果,车顶弯梁的重量增加。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车顶弯梁的拉伸刚性(日文:張り剛性),帽形状的底部需要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当未改变车顶弯梁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而使凸缘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较宽时,必然使凹部的宽度变窄。当随之使粘接剂的涂敷量较少时,顶板与车顶弯梁的粘接强度降低,有可能无法得到所要求的粘接强度。
即使使粘接剂的涂敷量与未使凹部的宽度变窄的情况下的涂敷量相同,由于凹部的宽度较短,因此粘接材料会向侧面部垂落,涂敷了的粘接剂的一部分未贡献于粘接。其结果,顶板与车顶弯梁的粘接强度降低。
另外,近年来,作为构成车身的构件,逐渐使用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所谓的超高张力钢板。超高张力钢板的屈服应力高于软钢板的屈服应力,因此能够使板厚较薄而抑制重量增加,同时能够提高碰撞安全性。
但是,另一方面,超高张力钢板的压制成形性较差,因此例如存在难以形成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细长的凹部那样的形状的情况。另外,当形成许多较细小的凹陷时,在超高张力钢板中还有可能引发外力所导致的折断。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梁的构造,该顶梁配置于车辆用顶板的下表面侧,该顶梁能够利用高张力钢板容易地成形且能够保持粘接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顶梁的构造配置于车辆用顶板的下表面侧,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该车辆用顶梁的构造中,所述顶梁由高张力钢板形成,该车辆用顶梁的构造具有:底面部,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面向车辆上方;上表面部,其配置于所述底面部的车辆上方,且配置于所述底面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至少一侧,该上表面部沿车宽方向延伸且面向车辆上方;中面部,其配置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上表面部和所述底面部的之间,该中面部沿车宽方向延伸且面向车辆上方;第1棱线部,其连接所述上表面部与所述中面部;第2棱线部,其连接所述中面部与所述底面部;以及第3棱线部,其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棱线部偏移的位置,且连接所述上表面部与所述底面部,所述第1棱线部的车宽方向侧部和所述第2棱线部的车宽方向侧部与所述第3棱线部连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42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地形车底盘
- 下一篇:用于电动车辆的前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