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3572.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齐红霞;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10N70/00 | 分类号: | H10N7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突触 仿生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该突触仿生器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栅极(1)、硅衬底层(2)及二氧化硅薄膜层(3),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3)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通过单根二氧化钛纳米线(6)相连接,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源极(7)及漏极(8),该源极(7)及漏极(8)将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上的二氧化钛纳米线(6)覆盖;所述栅极(1)、源极(7)及漏极(8)上分别延伸设有与电源相连通的引线端口;所述源极(7)的引线端口与脉冲电源的一端连接,脉冲电源的另一端与栅极(1)的引线端口相连接,源极(7)的引线端口同时与直流电源的一端相连接,直流电源的另一端与漏极(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分别设于二氧化硅薄膜层(3)的两侧,间距1-3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层(2)的电阻率为0.001-10Ωcm,厚度为200-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3)的厚度为30-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电极(4)或第二中间电极(5)为铜、铂或金,厚度为50-8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7)、漏极(8)或栅极(1)为铜、铂、金或铝,厚度为50-2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线(6)的长度为1.5-4μm。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突触仿生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硅衬底层(2)的两侧分别设置二氧化硅薄膜层(3)及栅极(1),随后在二氧化硅薄膜层(3)上设置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将单根二氧化钛纳米线(6)搭接于第一中间电极(4)及第二中间电极(5)上,再分别覆盖源极(7)和漏极(8),并采用高频超声波将二氧化钛纳米线(6)一端固定设于源极(7)和第一中间电极(4)间、另一端固定设于漏极(8)和第二中间电极(5)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超声波的频率为60-150kHz,能量为1-10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35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晶体管器件、制造晶体管器件的方法及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