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系统及自动化抛磨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1787.3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0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群;汪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B23P15/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杨宏伟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壁 冲压 自动化 系统 磨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系统及自动化抛磨工艺,该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底座、六轴机器人、气动夹具、力控传感器、切片机、砂带机、锁座、自动上料装置和输送带等。六轴机器人末端法兰盘上装有力控传感器和气动夹具,切片机、砂带机和锁座都通过安装座放置在底座上,自动上料装置和输送带分别安置在底座两侧。工业机器人用气动夹具从自动上料装置抓取工件后,先后在切片机及砂带机加工后,接着经输送带下料。该系统实现了对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磨抛的效率与质量均高于人工磨抛,同时降低了人力在磨抛中的使用。因此在薄壁冲压件加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磨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系统及自动化抛磨工艺。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中,有许多薄壁冲压件的通过冲压成型后,其两端会留有多余的材料,需要进行切除以达到尺寸要求;同时,冲压件表面粗糙度也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抛光。目前实际生产中,多采用人工磨抛,但传统的人工加工方法存在诸多缺点,比如:(1) 粉尘环境对人体的伤害;(2) 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3) 依靠个人经验质量不能保证等。所以打磨、抛光工艺流程必须要进行全自动化、无人化改造。
此外,在传统人工打磨的过程中,磨具与工件的打磨压力是通过人工调节控制的,这样并不能确保打磨压力是否合适,它也要求调节的人员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更换不同的工件时,又要重新进行调节,不利于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在磨抛过程中,若打磨压力偏小,则无法完整地去除工件表面瑕疵或缺陷;若打磨压力偏大,则容易导致磨削过度,对工件和磨具造成损坏,因此磨具与工件之间的打磨压力是磨抛工艺的关键。因此,急需设计出一种力控磨抛系统来提升磨抛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磨抛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用于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工业机器人、气动夹具、力控传感器、切片机、两个砂带机、锁座、自动上料装置和输送带,所述工业机器人为设置在底座上的六轴机器人,所述气动夹具通过力控传感器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六轴末端,所述切片机、砂带机和锁座都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和输送带分别安置在底座两侧,其中锁座安装在工业机器人与自动上料装置之间,所述气动夹具包括板件抓手和至少一个可拆卸的卡扣,所述板件抓手中部通过连接件与工业机器人末端相连,所述板件抓手下部面为与薄壁冲压件上部形状匹配的仿型接触工作面,所述板件抓手的仿型接触工作面上设有用于固定薄壁冲压件的吸附装置,所述卡扣为U型卡扣,U型卡扣通过卡扣夹紧机构可拆卸的安装在板件抓手上,所述U型卡扣的U型底部与薄壁冲压件下部表面形状相匹配,所述锁座用于临时放置U型卡扣。
作为改进,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台和至少两个工装,每个工装均由一个梯形台和安装在梯形台上的多个定位夹具组成,所述工作台上按照前后分成工作区和备料区,多个工装分成两组通过平移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通过平移机构可驱动工装在工作台上的工作区和备料区之间来回移动。
作为改进,所述工装有两个,两个工装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无杆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两个无杆气缸的两侧气口交叉串联相连,使得两个无杆气缸保持同步异向动作,所述工装与工作台之间还设有导轨滑块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呈直角相连的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水平板固定在梯形台的台阶面上,水平板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工件的限位挡板,水平板中部设有对工件定位的定位销。
作为改进,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将工作区和备料区隔开的护罩。
作为改进,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设于板件抓手的仿型接触工作面上的多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中心处的板件抓手上均设有一个真空口,所述板件抓手内部设有与各真空口相连的气道,气道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钢管切割钻孔及打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管件内孔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