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1449.X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3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宋艳玲;王韶辉;刘俊青;卢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艳玲;王韶辉;刘俊青 |
主分类号: | G16H40/60 | 分类号: | G16H40/60;A6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潘艳霞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左方 变位 手术 复位 | ||
1.一种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器,其特征是:包括探入牛腹中的复位针接收装置(1)及位于牛右腹外侧的复位针发射装置(2),所述复位针接收装置(1)包括接收管(11)及连接在接收管(11)后端的探棒(12),所述接收管(11)底部设有扎针垫(13),所述接收管(11)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探棒(12)前端适配的连接口(14),所述探棒(12)前端连接在连接口(14)内,所述复位针发射装置(2)包括有发射管(21)、位于发射管(21)后方的电路触动部(3)以及能控制电路触动部(3)的开关(5),复位针(22)置于发射管(21)中,所述复位针(22)为直针,所述复位针(22)前端设置有绑线孔(23),缝合线(24)一端穿置在绑线孔(23)内,所述发射管(2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复位针(22)的固定部(25),所述电路触动部(3)包括电池(31)、电路板(32)、驱动组件(33)、动磁极组件(35)和撞针杆(34),所述电池(31)、电路板(32)、驱动组件(33)以及开关(5)电连接并形成电回路,所述驱动组件(33)由若干静磁极单元(4)以相同角度叠层在一起组成,所述静磁极单元(4)包括磁路环(41)和线圈(42),所述磁路环(41)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环形槽(43),且该环形槽(43)被开设于磁路环(41)上的两个线圈安装孔分为两个半圆形的线圈安装槽(44),两个所述线圈安装槽(44)内各设有一个线圈(42),且两个线圈(42)的同名端相连,所述动磁极组件(35)设于驱动组件(33)内部,所述撞针杆(34)固定于动磁极组件(35)上,所述撞针杆(34)与发射管(21)滑动配合,所述撞针杆(34)外围安装有复位弹簧(36),每个所述静磁极单元(4)具有一个独立控制该静磁极单元(4)中线圈(42)电流通断的驱动电路;所述复位针发射装置(2)中部向下延伸出手柄(26),所述电池(31)与电路板(32)设置在手柄(26)内,所述开关(5)设置在手柄(26)上;所述开关(5)包括按钮(51)与导条(52),所述按钮(51)一端铰连在手柄(26)上,所述导条(52)设置在远离铰连点的一端,所述导条(52)向手柄(26)内部凸出,所述电路板(32)对应于所述导条(52)的部位设置有驱动电路控制器(53),所述控制器(5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条(52)适配的通道,所述控制器(53)包括外壳(54)及设置在所述外壳(54)上的导片层(55)和隔断层(56),所述导片层(55)和隔断层(56)交替设置,所述导片层(55)的数目与静磁极单元(4)数目相同,每个导片层(55)通过驱动电路与对应的静磁极单元(4)电连接,所述外壳(54)内设置有弹簧(57),所述外壳(54)内的所述弹簧(57)一端与外壳(54)底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导条(52)连接,通过按钮(51)控制导条(52)与导片层(55)接触数目,进而控制驱动组件(33)中磁场强度;所述动磁极组件(35)包括永磁磁环(37)和软铁铁芯(38),所述软铁铁芯(38)设于永磁磁环(37)的内部;所述固定部(25)包括固定环(27),所述固定环(27)与发射管(2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杆(28);所述扎针垫(13)前端面设置有带勾刺(16)的弹性纤维(15),所述弹性纤维(15)均匀分布在所述扎针垫(13)前端面上,所述勾刺(16)向扎针垫(13)方向弯曲;所述缝合线(24)穿过绑线孔(23)后设有一个防脱结(29),所述防脱结(29)的直径大于绑线孔(23)的孔径;所述接收管(11)前端这设置有端盖(6),端盖(6)的周缘向后垂直延设有一圈凸缘(61),所述凸缘(61)套置在所述接收管(11)前端,端盖(6)上设置有通孔(62),所述接收管(11)前端面设置有防护膜(63),所述端盖(6)的凸缘(61)将防护膜(63)周边挤压在凸缘(61)内壁与接收管(11)前端外周壁之间,所述通孔(62)的直径大于发射管(21)外径;所述驱动组件(33)前端设置有导向帽(39),所述导向帽(39)中间设置有供撞针杆(34)穿梭的导向孔;所述探棒(12)后端设置有握把(17),所述探棒(12)能够柔性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艳玲;王韶辉;刘俊青,未经宋艳玲;王韶辉;刘俊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4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