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下摄像组件及相应的终端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41389.1 | 申请日: | 2019-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6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远;景燎;吴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叶北琨 |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组件 相应 终端设备 | ||
1.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其显示区域包括屏下摄像区域和非屏下摄像区域;以及
摄像模组,其光轴垂直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表面,并且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屏下摄像区域的后端,所述摄像模组包括镜筒、透镜组和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镜筒包括:
透镜组安装段,多个透镜承靠并安装于所述透镜组安装段的内侧面,并且所述多个透镜通过所述透镜组安装段组立为所述的透镜组;和
延伸段,其自所述透镜组安装段的顶部向上延伸而形成,并且所述延伸段的顶面承靠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底面;
其中,所述延伸段的高度根据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总长、所述摄像模组的感光面到所述摄像模组的底部安装面的距离、和所述摄像模组的底部安装面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底面的距离确定,其中所述高度是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透镜组安装段和所述延伸段基于一体成型的制作工艺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具有背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底面是所述背板的底面,或者所述背板的对应于屏下摄像区域的位置被去除,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底面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去除所述背板后所露出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的顶部具有沿着径向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扩展部,使得所述延伸段的顶面宽度大于所述延伸段的平均厚度,其中所述径向是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所述顶面宽度是顶面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是所述延伸段的顶部沿着径向方向向内和/或向外延伸而形成,其中向内是朝向所述光轴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安装段和所述延伸段基于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采用遮光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的顶面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底面通过粘合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摄像区域和非屏下摄像区域构成所述摄像模组的虚拟光阑,其中所述屏下摄像区域形成所述虚拟光阑的通光孔,所述非屏下摄像区域形成所述虚拟光阑的遮光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的各个透镜之间不设置实体光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摄像区域的像素密度设置成小于所述非屏下摄像区域的像素密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摄像区域的像素间距设置成大于所述非屏下摄像区域的像素间距,其中所述的像素间距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相邻像素的发光结构之间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摄像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其用于在所述摄像模组不工作状态下控制所述屏下摄像区域和所述非屏下摄像区域均显示图像;并且在所述摄像模组工作状态下控制所述屏下摄像区域的显示功能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摄像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其用于在所述屏下摄像区域和所述非屏下摄像区域均显示图像时,对所述屏下摄像区域的亮度进行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3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下摄像组件及相应的终端设备
- 下一篇:给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