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40983.9 | 申请日: | 2019-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5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忠;甘嵩;方恩光;吴久东;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4;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3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煮器 控制 方法 | ||
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蒸煮器包括外锅、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加热件对外锅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蒸汽对内锅进行加热;步骤S2:将内锅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或将内锅加热至第一预设时长;步骤S3:控制器控制阀体移动并打开内锅上的排水口将水排出到外锅内;步骤S4:当步骤S3中水排出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内锅内的水不再排出到外锅内,加热件加热将内锅中的食材蒸熟;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实现水和食材在蒸煮过程中的分离方法和蒸煮方法,蒸煮后得到含淀粉和糖量较低的食物,且提升食材的淀粉转化效果和糊化效果,进一步的提升食物的口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蒸煮器在蒸煮食物时,将食材和水一起放在内胆中进行加热熬煮,一直到食材煮熟得到食物,其中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比如:淀粉、糖等完全保留在蒸煮熟的食物中,这样使得煮熟的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的含量高,不适用于糖尿病人或者肥胖病人的食用。
现有蒸煮器无法控制食材在蒸煮的过程中实现水和食材的分离,无法将食材中的淀粉和糖分离出来得到含淀粉和糖量低的食物;且现有蒸煮器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还存在食材中的淀粉转化效果不好,糊化不充分、口感较差等问题。
比如食材为米时,针对米饭的制作,现有蒸煮器在制作米饭的过程中直接将米和水混合在一起一直到蒸煮熟,即得到米饭,米中的淀粉和糖完全保留在米饭中,制作出的米饭合淀粉和糖量较高,不适合糖尿病人或者肥胖病人的食用。现有蒸煮器在制作米饭的过程中,米中的淀粉和糖溶解到水中形成米汤,但是无法进一步的使得米汤和米饭的分离从而来使得米汤带走米饭中的淀粉和糖并分离出,无法制作出低糖米饭。
发明内容
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提供一种实现水和食材在蒸煮过程中的分离方法和蒸煮方法,蒸煮后得到含淀粉和糖量较低的食物,且提升食材的淀粉转化效果和糊化效果,进一步的提升食物的口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蒸煮器包括外锅、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加热件对外锅进行加热产生蒸汽,蒸汽对内锅进行加热;步骤S2:将内锅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或将内锅加热至第一预设时长;步骤S3:控制器控制阀体移动并打开内锅上的排水口将水排出到外锅内;步骤S4:当步骤S3中水排出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内锅内的水不再排出到外锅内,加热件加热将内锅中的食材蒸熟。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在步骤S1、S2、S3或S4中,还包括蒸汽通过内锅上的通气孔进入到内锅内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在步骤S1前还包括步骤S100,步骤S100:水位于内锅内,控制器控制阀体移动并打开内锅上的排水口将水排进到外锅内,然后进入步骤S1。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在步骤S1前还包括步骤S200,步骤S200:水位于外锅内,控制器控制阀体移动并打开内锅上的排水口将水排进到内锅内,然后进入步骤S1。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水排进的时间为第三预设时长,所述第三预设时长为H3,0min<H3≤5min。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在步骤S3中,还包括加热件停止加热,内锅在加热件停止加热的状态下保持第四预设时长。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第四预设时长为H4,0min<H4≤15min。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当将内锅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时,则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为T1,85℃≤T1。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控制方法,当将内锅加热至第一预设时长时,则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为H1,5min≤H1≤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