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个体化定制的呼吸防护鼻贴及其人工智能化制备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40936.4 申请日: 2019-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9908502A 公开(公告)日: 2019-06-21
发明(设计)人: 曾敏娟;唐焕文;梁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2B7/10 分类号: A62B7/10;A62B9/06;A62B23/06
代理公司: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王雪镅
地址: 523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鼻贴 单向呼吸阀 呼吸防护 制备系统 透气部 智能化 个体化定制 过滤模块 鼻孔 鼻型 滤膜 呼吸防护用品 人工智能分析 个性化需求 使用者选择 一体化制作 吸气 防护效果 呼出气体 滤膜过滤 呼出 呼气 人鼻 贴合 冲击力 废气 打印 保证
【说明书】:

发明涉及呼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个体化定制的呼吸防护鼻贴及其人工智能化制备系统,其结构包括利用3D打印技术一体化制作而成的鼻型鼻贴模块和鼻孔过滤模块,鼻孔过滤模块包括滤膜和单向呼吸阀;单向呼吸阀在人体吸气时,透气部自主回缩关闭,以保证外面空气经过滤膜过滤后进入人体;在呼气时,透气部受呼出气体的冲击力而展开,利于人体废气同时通过透气部和滤膜呼出。该呼吸防护鼻贴能够高度贴合人鼻,结合单向呼吸阀的设计,杜绝鼻贴与鼻体贴合处产生缝隙,进而保障防护效果。该人工智能化制备系统,人工智能分析出各种参数供使用者选择,极大地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要求定制适合自己鼻型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鼻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个体化定制的呼吸防护鼻贴及其人工智能化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出现,很多人会采用呼吸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鼻罩等)。其机理主要是靠人体吸气迫使污染空气经过罩体过滤,使具一定粒径的空气颗粒物(如PM2.5)被阻挡在罩体之外或吸附于罩体之中,以达到避免空气有害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主要有一次性简易口罩、无纺布医用口罩,3M口罩等,一般包括本体和挂绳,本体由过滤材料制成,以过滤人体吸入的空气,隔绝各类污染物;挂绳分头带式或耳带式。口罩的主要防阻对象是污染颗粒物、PM2.5颗粒物、病菌、霉菌、花粉等过敏原等。由于口罩边缘需要与人的鼻梁、脸部及下巴贴合,才能构建一个有效的空气过滤屏障。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脸部三维轮廓差异很大,使用者的鼻脸部为高低起伏的造型,使得口罩边缘无法紧密贴合于鼻脸部的表面,导致防护失败。虽然有借助金属鼻夹、压条或海绵内衬等改良措施,但还是无法完全贴合密封。2018年第5期的《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一文《常见自吸过滤式口罩的防护效果综合评价》提到口罩的泄露性直接关系到口罩的防护效果,国内生产的口罩在泄露性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可能是口罩与佩戴者脸型不匹配。此外,现有技术的口罩还存在以下的缺点:

1)口罩覆盖鼻及口,无法喝水或进食,影响说话与交流,且长时间配戴后,口罩内层因潮湿闷热容易滋生细菌,细菌从口腔进入身体,反而丧失配戴口罩的意义。

2)天冷时,由于口罩无法密合于口鼻部,将造成呼出的水汽模糊眼镜,影响视线。

3)头带或耳带存在佩戴麻烦的缺陷,特别是对于女性、戴帽者、戴眼镜者、儿童等,调节麻烦,过紧会让佩戴者非常不舒服,过松会导致密封失效;

4)舒适度差,2014年3月22日《法制日报》的文章《仅两成口罩防霾又舒适》中报道消协联合5省市消费维权组织当天发布的口罩产品防护性能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37款口罩样品中,能够做到既防霾效果好又佩戴舒适的样品只有9款,占比仅24%,不足四分之一。并且由于影响美观,很多人在室内是不佩戴口罩的,这样就无法防护室内的PM2.5。

由于口罩的各种缺点,“鼻罩、鼻塞与鼻贴”等鼻过滤器防护产品应运而生。其结构小巧,使用时也不影响人们的饮食与谈话等优势确实具有诱人的潜力。但是目前鼻过滤器未能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投入使用,是因为目前鼻过滤器的设计和工艺还存在很多不足。首要的不足是鼻过滤器依然和口罩一样存在密封性能差这一关键技术缺陷。其次也存在以下5个问题:

1)外观问题:现有类似产品,如鼻罩等产品体积较大,外观笨拙使之难让众人接受;

2)结构问题:现有技术的鼻罩需要固定过滤层,同时需要设置各种卡扣,造成结构过于复杂烦琐;

3)使用问题:使用鼻罩还得在耳朵挂绳或借助佩带眼镜助压,既不牢靠又较麻烦;

4)生理问题:鼻塞产品必须塞入鼻孔使用,日久导致鼻毛生长错位后形成防尘空洞;

5)外观异样:采用月牙形状滤材来防护鼻腔,由于黏贴使用后看不见鼻孔让人反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未经广东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