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氧抗菌灭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40877.0 申请日: 2019-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9758421A 公开(公告)日: 2019-05-17
发明(设计)人: 毕波 申请(专利权)人: 毕波
主分类号: A61K9/06 分类号: A61K9/06;A61K33/00;A61K47/44;A61P31/02;A61P31/04;A61P31/12
代理公司: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郭冠亚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软膏 制备 抗菌 蓝氧 灭病毒 单硬脂酸甘油酯 聚乙烯吡咯烷酮 人体无毒副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 有效成分稳定 耐药性 常温常压 长期存放 臭氧化物 液体石蜡 凡士林 无残留 羊毛脂 硬脂酸 臭氧 氮酮 油剂 保存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蓝氧抗菌灭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软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蓝氧油剂、凡士林、硬脂酸、氮酮、单硬脂酸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羊毛脂和液体石蜡。本发明制备的软膏通过蓝氧的处理,使得其具有较强的抗菌、灭病毒的作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且稳定性好,可较长期存放,有效成分不会减少;本发明软膏的制备方法简单,臭氧与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较为稳定的臭氧化物,增加了软膏抗菌灭病毒的作用,本发明制备的软膏在常温常压下可以保存2年以上,有效成分稳定,在4℃的环境下可达三年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氧抗菌灭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念珠菌病主要由念珠菌属的白色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星形念珠菌及高氏念珠菌引起,大部分都是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其传染途径可为内源性或外源性。全身性感染多在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后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引起,也可因医源性污染而发生。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性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其病原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也可能是两者混合感染,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模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尿布皮炎是由于粪便中氨形成菌在湿尿布上分解尿而产生氨,由于氨的刺激作用发生皮炎。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手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近几年来,白念珠菌及其他酵母样菌感染也屡见不鲜。甲沟炎有甲沟潮红、肿胀,常引起甲周围组织发炎,分泌浆液性脓液,造成甲沟炎蔓延发生。

目前,抗菌抗病毒的药剂对于人体副作用较大,残留物多,且大多数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对于病毒的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且目前的复方抗菌制剂,多为中药制剂,疗效不确切,易产生皮肤过敏等作用,以及稳定性差等缺点。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氧抗菌灭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软膏中通过蓝氧的处理,使得其具有较强的抗菌、灭病毒的作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且稳定性强,长期存放,有效成分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蓝氧抗菌灭毒软膏,所述的软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蓝氧油剂、凡士林、硬脂酸、氮酮、单硬脂酸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羊毛脂和液体石蜡。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所述的软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蓝氧油剂100-110重量份、凡士林20-30重量份、硬脂酸35-46重量份、氮酮2-6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2-40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6重量份、羊毛脂3-7重量份和液体石蜡8-12重量份。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所述的软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蓝氧油剂105.2重量份、凡士林25重量份、硬脂酸40.5重量份、氮酮4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6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重量份、羊毛脂5重量份和液体石蜡10重量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蓝氧油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分别取植物油95-105重量份、油酸乙酯4-6重量份和山梨坦三油酸酯3-5重量份,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在小于60℃下密闭的乳化罐中进行乳化反应,从乳化罐底部通入臭氧进行曝气处理,臭氧通气量为180-200g/h,曝气时间7-9h,得到所述的蓝氧油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物油为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或茶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波,未经毕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