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健康医学大数据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0830.4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政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15/00;G16H7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黄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康 医学 数据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健康技术领域,尤其为1、一种健康医学大数据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到医院进行各项体检;S2,体检设备兼容体检软件系统,生成体检数据库和体检报告;S3,将生成的体检数据库和体检报告经过数据导入系统导入数据库总表;S4,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生成评估模型和分析报告;S5,客户端通过手机可查询评估模型和分析报告,并通过互联网链接个人医生。本发明可以节省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可以通过患者APP高效的指导患者,可以获取患者连续完整的医疗数据,同时便于医生跟踪回访;使用简单,通过个人医生的长期跟踪护理,减少患者疾病复发的几率,同时节省患者去医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康医学大数据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国家层面的医疗服务投入及要素供给持续增加以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需求及供给双重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呈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服务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出现矛盾。
个体是接受医疗服务的单位,人口总数的增加是推动医疗服务需求上涨的第一要素,而行业需求的增长推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总人口数依然持续上升,各类医疗机构就诊人数相应增长。
现有技术中,患者生病,需要到医院挂号、排队等待与医生诊断,而且诊断后,或者患者在家康复阶段,没有进行很好的指导,从而影响康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健康医学大数据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健康医学大数据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到医院进行各项体检;
S2,体检设备兼容体检软件系统,生成体检数据库和体检报告;
S3,将生成的体检数据库和体检报告经过数据导入系统导入数据库总表;
S4,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生成评估模型和分析报告;
S5,客户端通过手机可查询评估模型和分析报告,并通过互联网链接个人医生。
优选的,所述S1中,建立个人健康数据档案,医院体检设备均接入互联网云系统。
优选的,所述S3中,数据导入为数据清洗、缺失处理、编码、去身份化。
优选的,所述S3中,数据库总表链接有医学互联网专项服务器,医学互联网专项服务器经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变量对应导入数据库总表。
优选的,所述S4中,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深度算法、模型评价、模型输出。
优选的,所述S5中,客户端的手机兼容患者APP,个人医生全程护理,并对生成的评估模型和分析报告进行解答。
优选的,所述S5中,评估模型和分析报告包括临床诊断评估、疾病与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康复治疗模型。
优选的,所述S5中,个人医生会对药品、饮食、运动和心理状况加以指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健康医学大数据实现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节省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可以通过患者APP高效的指导患者,可以获取患者连续完整的医疗数据,同时便于医生跟踪回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政,未经张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