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滑坡的外焊钢筋笼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39944.7 | 申请日: | 201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亚;高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38;E02D27/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笼 外焊 连接钢筋 支护结构 钢管 微型钢管桩 地表 上端 冠梁 管内 同排 混凝土 施工 滑坡 伸出 水平钢筋笼 钢管管口 冠梁浇筑 上端管口 受力状况 加固孔 绑扎 单桩 管口 管桩 紧靠 浇筑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滑坡的外焊钢筋笼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支护结构施工时,在钢管紧靠上端管口的外侧布置外焊钢筋笼,管内布置连接钢筋笼,并将钢管的上端伸出地表;然后先在加固孔与钢管的间隙注入外侧混凝土至地表、在钢管管内注入内侧混凝土至管口,最后将连接钢筋笼、外焊钢筋笼与水平钢筋笼绑扎后,再进行冠梁浇筑,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冠梁,将同排的各钢管上端伸出地表的部分以及连接钢筋笼、外焊钢筋笼高出钢管管口的部分均浇筑在内,即本发明通过外焊钢筋笼、连接钢筋笼的设置,将冠梁与同排管桩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性,改善单桩的受力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滑坡的外焊钢筋笼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趋于紧张,大量的工业及民用建筑位于边坡之上或紧邻边坡存在,若发生滑坡势必会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害,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快速治理滑坡的支挡结构,微型钢管桩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布桩灵活、施工迅速、加固效果好的优点。但由于边坡位置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土(石)方的滑动破坏力巨大,使得微型钢管桩常因抗滑能力不足而发生破坏,并最终使得边坡加固结构失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微型钢管桩容易因抗滑能力不足而使得边坡支护结构失效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外焊钢筋笼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支护结构在钢管桩外壁对称焊接若干根一定尺寸的钢筋,钢筋底端与钢管底端齐平,顶端则高出钢管一定高度,同时沿桩身等间距布置若干道箍筋。钢管高出地表面一定高度,其内侧设置一定长度的连接钢筋笼,连接钢筋笼伸入钢管内侧一定长度,而顶端则与外焊钢筋笼顶端齐平,钢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空隙及钢管内均采用混凝土充填密实,同排各钢管桩高出地表的部分、连接钢筋笼和外焊钢筋笼高出钢管管口的部分均浇筑在冠梁中,以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并协调各桩的受力状况。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滑坡的外焊钢筋笼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包括呈排状布置的钢管桩以及将排状钢管桩连接的冠梁;所述钢管桩包括加固孔以及置放在加固孔内的钢管,钢管的外径小于加固孔内径,且钢管的上端伸出地表设置;
钢管的上端在管内配装连接钢筋笼、管外壁紧靠着上端管口的位置处配装外焊钢筋笼;连接钢筋笼的下端伸入钢管内,而连接钢筋笼的上端、外焊钢筋笼的上端则分别位于地表以上并齐平;
钢管外壁与加固孔内壁之间的空隙中注有外侧混凝土,钢管的管内注有内侧混凝土;
处于同排的各钢管,均分别通过该钢管所配装的连接钢筋笼、外焊钢筋笼与水平置放在地表的水平钢筋笼绑扎固定;
同时,处于同排的各钢管上端伸出地表的部分、连接钢筋笼高出钢管管口的部分、外焊钢筋笼高出地表的部分以及水平钢筋笼一起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浇筑形成冠梁。
进一步地,各钢管外壁与相应加固孔内壁之间的外侧混凝土高度与地表齐平。
进一步地,各钢管的管内注有的内侧混凝土与各自的管口齐平。
进一步地,连接钢筋笼在冠梁浇筑前,通过与锚固在沉孔周围的锚固钢筋连接,悬置在钢管内。
进一步地,外焊钢筋笼包括若干均布在钢管外围的外焊钢筋以及将各外焊钢筋串接的箍筋。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理滑坡的外焊钢筋笼微型钢管桩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钢管的外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外焊钢筋笼;
(2)在滑坡的滑动面通过钻孔的方式,获得加固孔;
(3)在加固孔的周边对称楔入两根锚固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