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门禁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9028.3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9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乐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黄青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绑定 校园 门禁控制 用户身份 有效控制 二维码 访客 服务器发送 大型活动 开门指令 门禁终端 人员出入 用户发送 用户提供 注册请求 互联网 智能化 混入 门禁 翼闸 纸质 申请 搜索 扫描 访问 追踪 失败 记录 身份 成功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门禁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注册请求后,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绑定用户身份,若绑定通过,则进入步骤S20;反之,则发出绑定失败的通知;S20:若接收到用户的出入请求,则生成二维码,并向服务器发送访问申请;S30:接收到访问申请后,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S40:识别成功后,向门禁终端发出开门指令;并在扫描二维码后,打开翼闸。本发明可减少访客纸质登记的繁琐,使智慧校园建设更加智能化;有效控制出入人员的身份,严防不明人员的混入;对学校全面呈现进入校园的访客记录,便于追踪和搜索;有益于对学校举行的家长会或者大型活动的人员出入门禁的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门禁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每当学校开家长会或者校庆,外来访客到校园的次数和频率增多,以前的做法大多数都是访客到门卫保安室登记姓名、身份证等信息才方可进校。这样的做法在学校举行大型会议或活动是根本无法实行的,其原因如下:第一,人工登记效率低下;第二,登记信息不一定是正确的,很有可能混入趁机浑水摸鱼的不法分子,难以追踪。第三,校方难以统计访客历史进校记录。因此,现在很多学校采用原始落后的登记法来授权外来访客入校将存在很大的问题和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门禁控制方法及系统,节约了访客纸质登记的繁琐,使智慧校园建设更加智能化,有效控制出入人员的身份,严防不明人员的混入。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门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注册请求后,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绑定用户身份,若绑定通过,则进入步骤S20;反之,则发出绑定失败的通知;
S20:若接收到用户的出入请求,则生成二维码,并向服务器发送访问申请;
S30:接收到访问申请后,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S40:识别成功后,向门禁终端发出开门指令;并在扫描二维码后,打开翼闸;若检测到用户通行,则向服务器发送用户通行信号;
S50:若接收到用户通行信号,则向教师端APP及家长端APP发送实时通知及预警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到访问申请后,判断用户提供的学生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识别成功,服务器授权访问门禁终端,进入步骤S40;若不匹配,提示用户识别失败,返回步骤S20。
优选的,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识别成功后,向门禁终端的智能门禁控制器发出开门指令;
接收到开门指令后,向门禁终端的扫码器发出扫描指令;
若扫描二维码成功,则反馈一个信号至智能门禁控制器,控制翼闸打开;
优选的,控制翼闸打开后,若接收到用户除尘申请,则控制风机打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门禁控制系统,包括身份绑定模块、二维码生成模块、身份识别模块、门禁终端模块和通知预警模块,其中:
身份绑定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注册请求,并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绑定用户身份;
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在接收用户的出入请求时,生成二维码,并向服务器发送访问申请;
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访问申请后,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门禁终端模块,用于接收开门指令;扫描二维码后,打开翼闸;并在检测到用户通行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通行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乐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乐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核电站控制区通行授权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