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波透明罩及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7567.3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5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德永星哉;前田英登;饭村公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H01Q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欣;佟泽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波 透明罩 成型产品 第一层 浇口 无线电波雷达 合成塑料 平方厘米 注射成型 背表面 突起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电波透明罩和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方法,无线电波透明罩构造为布置在无线电波雷达装置中的无线电波的路径中。该无线电波透明罩由无线电波通过的合成塑料成型产品制成。该成型产品包括:第一层,其包括在第一层的背侧上的突起;和第二层,其形成在第一层的背侧上。第二层的背表面包括在进行注射成型时形成的浇口标记。成型产品的每个浇口标记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十六平方厘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例如汽车中的无线电波雷达装置中的在无线电波路径中布置的无线电波透明罩和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2009-88579公开了这样一种无线电波透明罩的典型实例。该无线电波透明罩由合成塑料成型产品制成,并包括壳罩层、覆盖壳罩层的后表面的设计层、以及覆盖设计层的后表面的基层。壳罩层包括:第一壳罩层,其由透明聚碳酸酯制成;以及黑色第二壳罩层,其覆盖第一壳罩层的后表面并由聚碳酸酯制成。通过在第二壳罩层的后表面上气相沉积铟来形成设计层。基层由黑色AES塑料制成。
第二壳罩层的后表面包括凹槽。分隔凹槽的部分是分隔壁。即,具有矩形板形状的分隔壁从第二壳罩层的后表面突起使得凹槽位于相邻的分隔壁之间。分隔壁以相等的间隔彼此平行地布置。当在设计层的后表面上形成基层时,熔融的AES塑料从形成基层的第四模具的一个浇口注入腔室中,使得每个分隔壁通过熔融的AES塑料的流动压力而弯曲。这使得每个分隔壁沿基层的厚度方向形成底切形状(undercut shape)。结果,基层与第二壳罩层的后表面刚性地接合,设计层位于基层与第二壳罩层之间。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无线电波透明罩存在尽可能地减小厚度的需求。例如,当基层的厚度减小时,每个分隔壁的突出尺寸也需要与基层的厚度相对应地减小。然而,当每个分隔壁的突出尺寸减小时,仅通过从一个浇口注入的熔融AES塑料的流动压力难以使分隔壁弯曲。这阻碍了每个分隔壁沿基层的厚度方向具有底切形状。因此,不能确保第二壳罩层(第一层)的后表面上的基层(第二层)与设计层(位于第二壳罩层与基层之间)之间的粘合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波透明罩和一种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方法,即使第二层的厚度减小,也能够确保第二层在第一层上的粘合度。
解决上述问题的无线电波透明罩构造为布置在无线电波雷达装置中的无线电波的路径中。该无线电波透明罩由无线电波通过的合成塑料成型产品制成。该成型产品包括:第一层,其包括在第一层的背侧上的突起;和第二层,其形成在第一层的背侧上。第二层的背表面包括在进行注射成型时形成的浇口标记。成型产品的每个浇口标记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十六平方厘米。
在用于制造解决上述问题的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方法中,无线电波透明罩构造为布置在无线电波雷达装置中的无线电波的路径中。无线电波透明罩由无线电波通过的合成塑料成型产品制成。该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层的第一层形成步骤,第一层包括在第一层的背侧上的突起;以及在第一层的背侧上形成第二层的第二层形成步骤。在第二层形成步骤中,将熔融的合成塑料材料从浇口注入到形成第二层的模具的腔室中,使得成型产品的每个浇口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十六平方厘米。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白易懂,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对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的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正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线2-2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制造无线电波透明罩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7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