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氰酸钠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37002.5 | 申请日: | 201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盛川东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C3/14 | 分类号: | C01C3/14;C01C1/2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万建 |
| 地址: | 40080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物料 干燥釜 氰酸钠 负压反应釜 尿素 饱和结晶 进料料仓 碳酸钠 硫铵 生产工艺 尾气 降温冷却 冷却螺旋 粉碎机 成品仓 输送机 旋振筛 产能 加热 送入 分解 配备 转化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氰酸钠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备尿素和碳酸钠形成混合物料,混合物料进入进料料仓内待用;S2:进料料仓内的混合物料连续投入到负压反应釜内,加热至90‑130℃,使得尿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氰酸钠,负压反应釜内产生的尾气导入硫铵饱和结晶器;S3:负压反应釜内的混合物料连续进入干燥釜内,使得尿素彻底分解,干燥釜的温度为160‑200℃,干燥釜内产生的尾气导入硫铵饱和结晶器;S4:干燥釜内的产品经过冷却螺旋输送机降温冷却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之后进入旋振筛进行筛分,筛分后合格的产品送入成品仓。本工艺可以更好的提高氰酸钠生产的连续性以及产能,降低成本,更好的对副产品进行转化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氰酸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氰酸钠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氰酸钠,分子式:NaOCN;分子量:65.01;化学文摘号:917-61-3;外观:白色、无臭结晶粉末;熔点:550℃(分解);比重:1.937(常温);溶解性:10.68g/100g水(16℃);微溶于苯、液氨、乙醇。氰酸钠广泛应用与除草剂、灭菌剂、金属热处理剂、交联剂、医药中间体等。氰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固态熔融法、吸收法、液相法、夜固反应法、干法。目前以液固反应法和干法为主;液固反应法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合成氰酸钠时,生成的水会促进氰酸钠的分解,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收率,同时水的存在也会影响产品色泽,不管采用水或者其他有机溶剂作溶剂,都是间歇生产,且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产能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干法生产就是先把碳酸钠加入反应釜内,反应釜物料升到一定温度再缓慢加入尿素,加料完毕脱水、脱氨、粉碎而得成品;不管以哪种方式生产,氰酸钠的主含量很难稳定在95%以上。
专利CN102336416B公布了“一种低温、清洁生产高纯氰酸盐的方法”,以尿素和碳酸钠为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后进入一个长约5米左右的卧式反应釜内,控制反应温度在160-180℃,原料从反应釜前端按一定的速度经反应后到达反应釜后端,反应后的物料经粉碎、包装而得成品,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氰酸钠含量最多也是96%左右,连续操作的状态下产品含量还会大大降低,要得到这种含量的产品只能是间歇操作。该方法在合成氰酸钠的同时也生成了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这三种产物,这三种产物直接销售,价格较低,用途很小,且常常不能及时销售而发生溢槽,泄露等情况。另一方面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无疑会污染环境,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已为国家明令禁止。为此,氰酸钠厂家也积极探索,寻求合理利用尿素法生产氰酸钠所产生的工业副产物的方法。
显然,尿素法生产氰酸钠所产生的工业副产物也可通过专利200610069084.X所公开的工艺方法得到合理利用。然而,该专利方法本身却是一个对设备要求极高,操作极为繁琐的方法,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很低。尤其,复合(混)肥的生产对季节时令的依赖很强,并不利于将氨气、二氧化碳、水的混合物及时利用和转化。
因此,氰酸钠厂家亟待寻求新的工艺,及时利用和转化工业副产物,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连续生产,提高产能,更好的对副产物进行转化和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氰酸钠生产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氰酸钠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备尿素和碳酸钠,并加入卧式螺带混合机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料,混合物料进入进料料仓内待用;
S2:进料料仓内的混合物料连续投入到负压反应釜内,加热至90-130℃,使得尿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氰酸钠,负压反应釜内产生的尾气导出后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尘之后导入硫铵饱和结晶器;
S3:负压反应釜内的混合物料连续进入干燥釜内,使得尿素彻底分解,干燥釜的温度为160-200℃,干燥釜内产生的尾气导出后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尘之后导入硫铵饱和结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盛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盛川东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7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